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8日电(薛宇飞 实习生 赵思涵)近日,由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劲对本次会上的专家发言进行总结。
张小劲提到,数字化、人工智能是内生性的发展,也是社会本身的发展,数字时代与人工智能的时代与我们以往所认知和熟悉的世界完全不同。因此,要对未来可能出现以及现在已经盛行的大量的误解、误会和扭曲有充分的估计。
他指出,专家的发言中很少有笼而统之的、整体主义的讨论,一般都采用功能主义和分解主义的方式,讨论算法的前设、数据来源、算法本体、算法应用以及溢出效应等等,这是一种客观、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研讨会上的讨论将伦理的理论性思考与治理的时代性问题结合起来,共同关注怎么样才能走出困境的问题,这是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之处。
他认为,本次会议凸显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丰富的研究需求,他建议大家在研究中做到“有为有守”。“有守”是指对某些原则和问题的坚守,对某些可能的误区和陷阱的警醒;“有为”是指参与者应更积极的做出设想,重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使算法问题的研究更有理据和证据。
他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算法问题的讨论都隐含着一个假设,就是对算法的治理是回应性的,就是从算法的结果倒推,从它的溢出效果倒推,从倒推当中为算法未来的发展设定边界和前设。“在这样的回应性治理当中,既要考虑到能推进算法不断的升级换代,也要设定一些边界;既要有细密的观察,又要有充分的反思。”
张小劲进一步认为,学界应当推进面向大众的、有关算法正当性的理论建构。由于公众对算法公开或算法伦理缺乏足够的基本理解和深度认知,学者应当对有关算法问题所内涵的正当性、公正性和平等性等概念体系和前沿研究主题,给出基本的定位和说明,这意味着目前正面临着的数字时代的“启蒙运动”时期,学者负有打开“黑箱”的责任。
他还认为,学界应当推进面向创新的、有关算法的治理理论,要从近年来的治理现代化理论中衍生和演化出关于算法治理的前沿理解。例如,治理理论中已经提到了公治、共治、众治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从当下有关算法的争议中也可看到,还应当有互联网“大厂”的自治,一些互联网巨头由于各种原因正陷入了特定的污名化怪圈,连带着算法的一般理解都带有了贬义色彩。他建议,在推进算法治理理论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践,对于算法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大厂”及其行业组织可以提出关于算法自律的倡议书或者公约,提出关于算法治理的建议和创议。
张小劲最后总结说,在算法正当性理论和算法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进程中,既要保证算法本身不断发展、完善和前进,又能保证包括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都不至于误用、泛用和滥用算法,还能够解决社会大众的误解和误会。他认为,这样的研究推进和实践发展,可能是打破污名化,建立起比较积极的、正当化的起步阶段。(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