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小牛电动(NIU.US)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二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小牛电动二季度实现营收人民币9.45亿元,同比增长46%,经调整后净利润(Non-GAAP)1.04亿元,同比增长53%。
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小牛电动的业绩在恢复增长,但国外疫情的影响尚未消散,小牛电动的国际业务恢复得如何?小牛电动二季度总体的业绩良好,所在行业具有怎样的潜力?以下简单分析小牛电动的二季度财务数据,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
01
收入增长主要受国内市场驱动,单车收入仍在下滑
先从收入及产品层面分析,小牛电动二季度的营收较2020年同期的6.45亿元同比增长了46%,增速较快,但与一季度的135%的同比增速相差较远,主要是因为2020年一季度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季度,小牛电动的收入大幅下滑,使得2021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大增。
小牛电动的产品销往国内为主,同时也积极扩张国际市场。二季度,小牛电动踏板车的总销量为252998辆,同比上升58%;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46018辆,国际市场的销量为6980辆。二季度,销售电动踏板车带来的收入8.15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收入为7.58亿元,占93%,同比增长44.9%,国际市场的收入为5770万,占7%,同比增长1.2%,上季度同比下降27.7%。
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是小牛电动二季度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市场的增长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促进了销量的增长,其中电商渠道的销售额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占总销量的21.4%。国际市场的销售还在恢复,虽然较上季度同比转负为正,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表示国际物流仍在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小牛电动踏板车整体的销售额大幅增长,但每辆电动踏板车的收入却明显下滑。二季度,平均每辆电动踏板车的销售额为3222元,较2020年同期的3619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中国市场下降8.7%,国际市场下降24.9%。尽管公司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低价车型G0和F0的销量由上季度的38.2%下降至30.4%,这也成功使小牛电动单辆车的收入环比增长了8.35%,但从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同比仍在下降。
从扩张来看,二季度,小牛电动的中国特许经营店数量达到2366家,比上季度增加了450家。国际销售网络扩展到40家分销商,覆盖48个国家/地区。
小牛电动的国内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所在的电动自行车赛道国内环境如何?小牛在处在什么样的竞争地位?
02
电动自行车份额提升,新国标下迸发较大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迅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占中国车辆总产量的22%左右,2020年提升至30%,是仅次于传统的自行车的中国第二大短途旅行方式。202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9.7%至2966.10万辆;截至2020年12月,电动自行车数量已超过3亿辆;销售总额达到925.8亿元,同比增长约22.9%。
2018年5月15日,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取代了1999年5月28日发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新国标下,预计我国电动自行车中至少有60%将逐渐被取代,考虑到更换和不断增长的新需求,估计到2025年,符合新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总需求将不低于2.5亿辆,增长潜力巨大。
03
市场高度分散,新的竞争者不断出现
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高度分散。头部企业有雅迪、爱玛、台铃,2019年,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14%和9%,合计占据了我国40%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小牛电动2019年的世行份额仅1%。
但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目前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随时都可能变化。新国标的出台促进了锂电池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小牛在锂电池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预计未来更多的铝酸电池电动自行车将遭到淘汰。且在新国标的实施下,一些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新秀崭露头角,如易电行(EZGO.US)于今年一月份成功登录纳斯达克,成为又一位上市的电动自行车企业。越来越多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将促使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出现调整。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市场的恢复和扩张,二季度,小牛电动向市场交了一份较为优秀的答卷。所在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且在锂电电动车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在新国标下,锂电电动车的渗透率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出现,小牛的先发优势会逐渐消失,市场的高速发展,任何竞争者的出现,都将有可能造成市场的洗牌。
- End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满投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