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瑞东 刘星辰「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高瑞东系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6期今年下半年财政重心转向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财政重心落在调结构与防风险
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缓慢,专项债发行规模远不及正常年份。一方面,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11.7万亿元,占年初预算数的59%,明显高于正常年份(2017~2019年均值为56%),而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12.2万亿元,占年初预算数的49%,明显弱于正常年份(53%);另一方面,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年初预算数的41%,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4.2万亿元,仅占年初预算数的32%。政府性基金支出疲弱,主要因为今年专项债发行后置,上半年专项债仅发行了全年已下达额度的30%,而2019~2020年同期均在60%以上。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处于“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财政政策有意后置,重心落在调结构与防风险。3月5日,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的财政政策要与今后年份做好衔接,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表明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意图。跨周期调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后移财政政策的发力期,不仅避免上半年经济过热,而且能够有效支撑下半年的总需求。在调结构方面,财政政策的作用体现为加强民生支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0.1%、8.6%,明显高于4.5%的整体公共财政支出增速。在防风险方面,财政政策的作用体现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强化专项债项目监测及绩效管理,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增速达到14.5%,高于民生类支出增速。
今年下半年财政重心将转向稳增长
第一,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进入缓步下行区间。从开发商资金来源看,今年年初以来表外融资规模持续压降,房地产销售回款成为主要支撑项。随着3月房地产销售下行拐点确认,开发商资金来源增速也同步回落,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进入下行区间。4月以来,房地产投资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以2019年为基数来看,6月房地产投资单月增速降至15%,4月为21.6%。出口方面,4月以来,新出口订单PMI持续走低,7月非防疫物资各链条出口增速普遍出现回落。预计第四季度,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逐步接近群体免疫状态,美国大流行病失业补贴发放结束,欧美国家的供需缺口将逐步弥合,届时出口承压态势可能进一步凸显。
第二,制造业和消费复苏进程持续,但节奏放缓,高度受限。制造业方面,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加之工业品价格维持高位导致下游企业利润承压,均会拖累制造业复苏步伐。7月制造业PMI数据录得50.4%,已经滑落至荣枯线附近,显示出制造业扩张放缓。消费方面,经济恢复的不均衡性导致居民收入结构性分化、储蓄率回落较慢,加之疫情反复阻碍服务业恢复,均限制消费复苏的高度。
第三,“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蔓延,将继续拖累线下服务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复苏,经济恢复的不均衡性仍将存在。截至8月7日19时,有17个省份报告现有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全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204个。
当前政策总基调依然要“稳中求进”。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的大背景下,经济工作的重点落在对冲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经济压力上。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释放出财政更加积极发力的信号。后置的财政发力有望持续至2022年,平滑经济波动,发挥稳增长效力,为2022年经济发展和党的二十大召开保驾护航。
财政空间预留充足下半年进入平滑发力期
预计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政府性基金支出加快
笔者预计,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将迎来提速期,发行窗口预计延长至第四季度。今年财政部已经下达了3.47万亿元专项债额度,下半年剩余2.43万亿元专项债等待发行。一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财政部在《关于202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以及上半年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中都指出,“适当放宽地方专项债发行时间限制”。根据25个省份披露的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第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1.35万亿元,高于第二季度的9000亿元。鉴于此,笔者预计今年专项债发行时间将放宽到第四季度,预计第四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较往年显著增加,总额达到近1万亿元。
随着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政府性基金支出空间将随之拓宽。同时,今年年初以来,财政部不断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专项债项目管理等方式,防止“钱等项目”,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预计下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有望加快,高于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7.8%的增速。
下半年公共财政支出具备发力空间
一般公共预算遵循的是收支两条线原则,根据当年最终的收支差额,决定调入资金及结转结余规模,这也使得支出端存在相对自由的调整空间。从2016~2019年经验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均超出年初计划数,2018年、2019年支出进度分别为105%、102%。除2020年外,全年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目标的99%,与2020年下半年经济逐步企稳、积极财政的幅度相对收敛有关。
考虑到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财政发力的诉求也进一步提高。笔者预计,今年公共财政实际支出将超过计划数,假定回归至2019年水平,即全年支出进度为年初计划的102%,对应今年下半年支出进度为53%,预计下半年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为13.2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低于上半年的4.5%,主要受2020年公共财政支出后置特征影响。同2019年相比,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共财政支出的两年平均增速为7.1%,明显高于上半年的-0.8%。
上半年基建类支出增速远低于预算目标,后续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存在发力空间。今年上半年,公共预算支出中投向基建支出(交通运输、农林水、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的增速仅为-5.1%,明显低于1.5%的年初预算目标。
预计今年12月提前下达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2022年初的实物工作量,不仅要靠今年第四季度专项债的持续发行,而且需要依靠2022年第一季度专项债的连续发行。因此,笔者预计今年末,财政部将提前下达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以实现专项债早发行、早使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目标。
从2019年、2020年提前下达专项债的年份来看,提前下达时间均在上年12月左右,新增专项债自当年1月开始发行,基本在一个季度内发行完毕。2018年12月29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2019年11月19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可见,专项债的提前下达将保障2022年第一季度的项目落地,有效对冲明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
基建投资成为财政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专项债成为驱动基建投资的关键变量
首先,从资金视角来看,2017年以来,在“开正门堵偏门”政策的背景下,非标融资压降、城投债借新还旧比重上升,投向基建的自筹资金大幅收缩;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也日益增大,收入端持续受到减税降费约束,而刚性支出却在持续增加,包括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以及与政府存量债务相关的债务付息支出,导致近年来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减弱;最后,在国内贷款方面,尽管2019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有所回升,但受限于信用扩张的放缓以及城投债监管的趋严,贷款端提供的增量也相对有限。
与此同时,为托底基建投资,政府通过适度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放松资本金比例,赋予地方政府合理的举债途径。2018~2020年,每年专项债发行增量分别为5500亿元、8000亿元、16000亿元,同期广义基建投资的增量分别为3100亿元、5900亿元、6200亿元。可见,专项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将成为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
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有望支撑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今年专项债的后置特征导致上半年基建投资表现疲弱,随着5月以来专项债发行逐步进入正轨,6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开始回暖。以2019年为基数,6月广义基建的单月增速较5月提升了1.1个百分点至8%。下半年从资金和投向角度来看,专项债发行提速将支撑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一是预计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远高于上年同期,第四季度增量贡献明显。据前述分析来看,预计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约1.5万亿元、1万亿元。而2020年第三、第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1万亿元、23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第三、第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较上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7000亿元。二是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重高于上年同期。2020年是“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的收官之年,大多数省份已经如期完成计划,全国层面已不再设定具体的棚改计划。随着棚改工作步入收尾期,今年年初以来对基建的分流效应逐步减弱。据财政部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的占比为50%~70%,2020年下半年不足50%。其中,约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大项目;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三是随着“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专项债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也进一步支撑专项债流向基础设施领域。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7月12日,李克强总理表示,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等重点建设。■
(责任编辑 许小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