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个资管发展的新高峰正在积极酝酿中,头部券商资管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敢于“跑马圈地”,打造资管业务大平台,构建强大的集团化资管模式
作者|聂无逸「银河证券研究院」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6期
资管是证券公司近年来的热点业务。面对政策环境的大幅调整,券商资管的战略定位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直接融资业务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对于中国证券业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与长期以来融资主导型市场格局不同,未来5~15年投资者的话语权将会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发展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越来越离不开资管机构的全面支撑。头部券商必须认清未来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资管业务的战略主动权。
资管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资产管理伴随着信托业的恢复而成长。近年来资管市场暴露的问题充分揭示了现有金融体系的诸多短板,如产品创新不足、信贷价格僵化、市场功能割裂、融资结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资源配置能力不够灵活高效等等。
资管新规以来的治理整顿就是要彻底清理逃避监管的影子银行,消除金融风险隐患,让资产管理行业从政策套利回归主动管理和代客理财的主航道。笔者认为,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是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而不是部分观点所认为的那样,随着非标和通道业务被挤压,资管行业的高峰一去不回。恰恰相反的是,在回归代客理财的信托本源、实现由乱到治的道路上,一个资管发展的新高峰正在积极酝酿中。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2019年以来股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趋势说明,实体经济对发展直接融资需求极为紧迫。相比过去十年资管行业的无序发展,未来的资管政策供给将会更加系统周密、更加稳健有序。
第二,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正在从融资主导型市场向资产配置型市场过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一级、二级市场资金供给不稳定是牵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短板,政府企业股债融资、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要风险配置更为全面、理财产品更为丰富的资金供给体系。资管业务横跨资本、货币、商品和外汇等多个市场,可以提供品种丰富的投资组合,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协调发展。
第三,未来5~15年,注册制必将带来一级、二级市场“双牛”行情和资管产品的结构性优化,两大因素有利于提高资管产品的股票市值持比。以沪市为例,2007年、2008年资管产品的股票持比分别达到历史高点33.74%和26.24%;2018年持比掉到低点13.92%,行情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可见一斑。资管行业正本清源,强调机构的主动管理和服务直接融资的能力,国内散户资金和境外机构纷纷通过资管产品加速入市。
2015~2019年,尽管股市行情与资管行业均波动较大,但是公募基金股比呈缓慢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注册制试行以后明显上升。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比较强,未来10年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管产品有望稳步扩大股票持有比重。
第四,债券市场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商业银行持债比例将会稳定下降,资管持有债券的规模和比例有望以较大幅度上升。发达经济体债券市场规模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我国目前股债市值规模相近,债市明显偏小。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发行股票会直接改变内部股权和治理结构,决策程序更为复杂。从融资结构来看,银行贷款转化为企业债券相对容易操作。目前商业银行体系持有至少50%的债券(如计入商业银行为避税等目的、借资管通道持有的债券,总比例应接近60%),投资者参与债券承销和交易不够活跃,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体系,债市流动性较弱,对资金价格的引导作用欠缺。未来银行持债势必要向其他机构转移和分散,因此资管持有债券的上升空间相当广阔。2019年末资管持债总市值占比约28%,未来10年有望升至40%,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比例保持基本均衡。
第五,未来5~15年,机构投资比例上升是大势所趋,市场新增资金将主要以资管产品的形式出现。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以来,美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占比稳定在60%以上。对比之下,2019年末的上交所一般法人持股60%,专业机构持股仅为15.74%,结构差异明显。
未来资管对股债市值的占比仍有充足的上升空间,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全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中国金融》当期印刷版进行浏览』■
(责任编辑刘宏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