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四喜
编辑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小米在二季度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营收为878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87.4%。其中,包括营收、净利、手机市占率、IoT平台连接设备数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绘制:鹿鸣财经
在这份财报中,表现最亮眼的莫过于手机业务。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实现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86.8%;小米手机出货量为5290万,全球市占率达到了16.7%,晋升全球第二。
换言之,全球每卖6台手机中,就有1台是小米手机。放眼整个手机行业,小米是二季度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中,出货量同比增速最快的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增长主要来自于高端手机销量大增,2021H1小米高端机出货量达到1200万台,同比增长20%,超过2020全年总量。
不仅是手机业务增长超出预期,小米二季报里还有诸多亮点。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首次破亿;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达到45亿,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海外市场全面爆发,营收占比首次达49.71%,同比增长81.6%,境外IoT收入和互联网收入同比高增93.8%和96.8%等等,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小米都已经驶入增长快车道。
而藏在强劲增长背后的原因,系小米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无论是站稳高端手机市场,还是AIoT和互联网服务超预期,市场低估的预期和公司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认知差”。
不断进化的手机“压舱石”
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当之无愧的压舱石,二季度在稳健之上实现超预期发展。据Canalys统计,2021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市场占有率达16.7%。从全球第三到全球第二,小米实现惊人的高位增长,背后主要归功于两大点,高端手机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以及海外市场业务多点开花。一般而言,高端手机是一家公司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力的综合体现。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小米,自从去年开始发力高端手机市场,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发布的5款新机都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全年销量近千万台,算是初步站稳高端市场。
注:高端手机指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3000元及以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手机
今年以来,小米凭借小米11、11 Pro、11 Ultra三款在高端机市场不断开疆扩土,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020全年总量,增长速度惊人,据统计,小米2021年上半年高端手机全球出货量累计突破1200万台,可以说完全站稳了高端市场。
与低端手机抢首发、拼价格不同,高端手机强调产品差异化、科技含量。从小米10到11系列,再到最新的小米Mix Fold,小米为每款高端手机都注入了公司最新的黑科技。以公司8月初推出的最新旗舰手机Xiaomi MIX 4为例,该手机不仅是第一款搭载内嵌屏下摄像头全面屏的高端手机,还支持UWB一指连技术。
不断提升手机产品力,可以说是小米手机“卖得好”的底气。此外,深耕渠道也是小米手机出货量激增的重要原因。
根据小米2021Q1电话会议纪要,中国手机渠道市场呈“三七分”态势,线上占3成,线下占7成,而小米在线下市场份额只有7%,换言之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广阔。这部分渠道增量主要来自于乡县以下市场,是线上渠道难以触达的市场,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曾表示,到今年年底要开设10000家乡县级别小米之家。
结合本季度财报,可明显看出小米扩张速度非常快,截至2021年6月30日,小米之家在中国大陆线下门店数突破7600家,较4月末新增超过2100家,已覆盖60%的县级市场。
光靠国内市场还不够撑起小米的高成长性,海外市场表现也已成为公司业绩高增的来源。据悉,目前小米手机销量领跑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相较一季度多了10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西欧等发达国家4G手机渗透率接近饱和,小米适时在自家产品组合中增加中高端机型,抢占了中低端转高端的换机潮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处于4G手机快速渗透期,整体市场呈现低价格、高增长特征,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2021Q1是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率最高单季度,同比飙升26%,其中小米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27%。
目前,小米手机已经登顶欧洲、东南亚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在拉美地区实现出货量爆发式增长,增速高达324.4%,市占率从4.9%提升至11.4%,而对手三星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
从单一性价比之王到高端手机爆发,从高度依赖国内市场到海内外并重,小米手机业务这块“压舱石”完成了自我进化。
被低估的AI小爱
除了手机,AIoT也是这次财报一大亮点。根据Q2财报,小米IoT和生活消费品业务同样实现强劲增长,IoT业务总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来自境外地区的营收增速高达93.6%,包括电动滑板车、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品类受益于小米品牌效应扩张,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绘制:鹿鸣财经
随着“手机 X AIoT”战略持续推进,手机和AIoT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的作用愈发显著。其中,AI是将手机和IoT连接起来的关键因素,从用户端感知角度看,这个AI就是小爱同学。
从2017年3月21日,“小爱同学”第一次与大家见面,4年时间,小爱同学激活的设备数已经达到3.74亿,月活首次突破1亿,成为目前行业内唯一拥有大规模落地场景的语音助手。
庞大的月活数量的背后,是用户对小爱同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当小爱同学愈发“智能”、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就越能吸引用户使用,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四年来,用户与小爱之间的互动,已经从被动命令式,
“小爱同学,放周杰伦的歌。”
“小爱同学,今天会不会下雨?”
转变为主动对话式,
“Hi,小爱怎么称呼你好呢?”
“叫我Eason”
“早安,Eason,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能实现这种对话式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小爱同学在极短时间内实现超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并且像人脑一样,拥有“记忆”功能。这一方面有赖于小米自然语言处理技术(MiNLP)的深厚积累,MiNLP3.0可以支持30多个业务场景,日调用次数达80亿;
另一方面,小爱同学云端大脑会为用户建立多维度的个人画像,实现全设备个人信息互联互通。小爱同学的所有功能,会对内共享这些关于用户的“记忆”,每次交互结合个人画像进行计算,产生出面向用户个人的个性化结果。
除了主动智能,语音AI小爱同学还能实现全场景智能协同,当用户发出一条需求指令时,小爱同学会进行统一决策,家中多个IoT设备中进行协同配合;定制化情感声音,只需录入少量用户录音,小爱便能对其进行预处理,提取关键声学特征,通过定制合成音库训练的基础模型,进行自适应学习,输出效果佳。
种种智能表现,都离不开对语音AI进行大量训练。作为典型的人工智能研发工程体系,语音AI研发也基于三大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其中算法可以通过开源和人才并购方式弥补,算力可以上云,唯有真实、庞大、多样化的数据最为难得,也是行业公认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国际最知名的机器学习学者之一吴恩达曾提出过一个 AI 赛道的二八定律,80%的数据+20%的模型=更好的AI,模型训练数据的丰富程度、清洗的干净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AI 算法的优劣。
在这一方面,小米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手机以及loT产品,小米积累了大规模用户。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53亿,其中中国大陆MIUI用户有1.24亿,海外用户3.3亿;接入IoT平台的设备数也已达到3.74亿台;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已达740万。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绘制:鹿鸣财经
这些小米生态圈里的用户,不仅仅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基石,也为小米训练语音AI提供丰富多样的语音数据集。用户对小爱同学的询问,其声音特征,包括语音、语调、常用词语和句式都构成丰富的语音资料库,帮助小爱训练自身神经网络,分析、掌握不同用户的声音特征,提高整体的识别准确率。
除了智能语音AI,小米还储备了大量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时间推移,小米在AI方面所积累的资源和优势将一一显露出来。
加速科技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物联网早已是业内共识,但AIoT行业大发展还需要平台型企业支撑,后者才是链接产品与用户的通道。面对C端用户,智能家居则是除手机之外的核心入口。根据Statista预测,2025年AI+智能家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900亿美元。
但在这一赛道中,大部分玩家都以单品智能终端的形式入局,为满足客户多元需求而推出各种功能、品类的产品,但却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各产品间兼容性差、品牌生态相互割裂。
根据涂鸦智能和Gartner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提供的数据,平均每个家庭配备的家电单品超过40个,覆盖10个以上品牌,且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阻碍建设智能家居网络的原因系各智能产品间兼容性差,必须要下载多款品牌方App才能管理不同AIoT产品,操作复杂程度高。
用户的痛点也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小米一方面通过参股不控股的方式,投资行业内优质标的,向其提供资金支持与销售渠道;同时许可通过公司内测的产品,使用“米家”和“小米”两种品牌进行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已投资超过310家生态链合作伙伴,遍布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出行车载等领域。
另一方面,小米也向消费类的智能硬件提供开发平台,允许开发者以直接接入等方式合作。联合来自开发者的集思广益,小米得以实现与开发者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除了投资合作伙伴模式外,小米还不断修炼自身技术硬实力。今年4月23日,小米举办知识产权、标准和技术创新宣传月。
从活动期间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米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达19000余件,近一半都在境外获得;全球申请商标达27000余件,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5G标准专利声明数量已经进入全球前15位。与此同时,根据专利搜索和分析机构智慧芽公布的《小米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来看,公司所持有的专利类型多为发明专利。
图源:《小米公司创新力分析报告》
发明专利对原创性、创新性要求非常高,需要较长的审批周期来验证。发明专利持有的多寡,直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上显示了这家公司的技术硬实力。
另外,研发投入也是评价技术公司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小米研发开支从2018年的58亿元,增至2019年的75亿元,至2020年的93亿元,研发费用增速均远超同期营业收入增速。今年二季度,小米集团研发投入达31亿元,同比增长56.5%。高研发投入才能保证在未来能够占得更多先机。
作为一家深度参与用户生活的科技企业,小米在用户的工作和家庭场景上都产生联系,而就在今年初小米宣布进入第三大用户场景——驾驶。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未来的汽车并不仅仅是交通移动工具,更像是智能生活的第三空间。对拥有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双强项的小米而言,进军智能汽车市场是顺水推舟的选择。
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已收购了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该公司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
深动科技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不仅能增强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上的核心技术能力,还将与小米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生态形成互补。借此,小米也向造车落地迈出坚定的一步。
总的来看,小米在二季度交出的这份“答卷”绝不是偶然为之,背后深藏的技术实力不可忽视,从智能手机到AIoT,再到进军造车,小米正不断完成自我进化,未来小米又会带给用户何种惊喜,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 小米各季度财报
2、 《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
3、 雷军:小爱同学5.0背后的人工智能
4、 中金 | AIoT系列:AI赋能物联网,探索AIoT发展新趋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鹿鸣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