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余诗琪/文 行业“风向标”PD-1单抗(肿瘤药)还是没有起色。
8月30日,君实生物发布半年报之后,四大国产PD-1厂家均已公布上半年业绩,恒瑞医药(600276,股吧)、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还交出了各自PD-1产品进入医保之后的首份成绩单。
首先,多家公司都没有在财报中正面提及PD-1的销量情况,这本身就不算一个好的信号。恒瑞医药去年的销量排名第一,它在半年报中就没有披露今年具体的销售额,而且上半年恒瑞医药还创下18年以来最低的利润增速。对于业绩不佳,它提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PD-1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后,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造成收入环比负增长。
今年年初,行业内流传甚广的一份名为“恒瑞销售总监交流纪要”的文件中提到,恒瑞医药2021年在PD-1上的目标是覆盖40到50万患者,达到90到100亿元的销售额。
君实生物也没有正面提及PD-1,这被雪球论坛上不少投资者质疑销量偏低,刻意回避。上半年,君实生物实现收入21.14亿元,同比增长267.77%。但君实生物自己也将增长归因于对外许可收入增长,有近十亿元来自于Coherus买下PD-1海外授权的首付款,剩下的部分里还包括了新冠中和抗体的销售分成。
信达生物虽然也没有在半年报中直接给出PD-1的销量情况,但因为是与礼来共同研发和商业化。根据礼来上半年的财报显示,该款PD-1上半年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平均每季度的销售额约为7亿元,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没有继续保持去年每个季度增长1亿元的扩张速度。
直接公布数据的只有百济神州。它上半年在PD-1上实现销售额约8亿元,同比增长148%,并提到自从今年 3 月份正式进入医保目录之后,销售额和进院数量显著增长,自二季度之后的进院数量达到了纳入医保前的约13倍。
粗略界定百济神州跟其他三家的不同,那就是百济神州是其中销售团队增速最快的,过去近三年内,销售团队已经从600人左右扩张到2900名员工,增长了近五倍。不过如果只是看增速绝对值,销售额增速是低于人员增速的。
而且可能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跟百济神州体量相当的信达生物,因为较早进入医保,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销量一直领先。今年也布重兵想要发力,销售团队由去年的的1284人扩增至今年上半年的的2117人,但销售额环比增速正在放缓。
目前情况有些尴尬。作为免疫疗法的基石,PD-1被认为是跨时代的产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因此拿到了千亿市值。
之前因为价格贵,被认为奢侈品,无法放量,还有得说。现在,四家进入医保之后,治疗费用已经由两年前的60万元/年,降到了5万元/年,且患者自费部门在2万元以内,被认为跌到了“地板价”。
且各家为这一款药部署的团队规模相当于一家百亿元销售规模的仿制药企业了,可以说都已经下沉到了基层县域医院了。
要政策给政策,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还是没放量!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它的放量?带着这个问题,经观大健康记者随机咨询了多个肿瘤科医生,有几个信息点特别值得思考。
首先,不同层级医院的医生都知道PD-1,因为它已经被写入了治疗用药指南,且跟各家药企的销售人员都做了多次沟通。从渗透率上来讲,这并不是陌生的事物。
第二,医生还是会选择相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比如放疗和化疗,因为这个更具有普适性。一位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医生以高发癌种肺癌为例,主要用的就是放化疗。他提到,患者都会询问PD-1,但在具体操作中,患者必须得先做基因检测,基因突变表达高的患者才相对适用PD-1,这部分患者大概只占到总体的20%。有一个核心信息,该医生提到的肺癌是几个PD-1产品最核心的适应症。
第三,价格因素不容忽视。先不说疗效,一个基因检测费用从2000元到19800元不等,基本是患者自费为主。且各家企业在推广时,主要推的是“PD-1联合化疗”,这是个聪明的方法,并没有直接改变医生习惯的主流方式,而是去做提升。但这势必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又会缩小PD-1的适用范围。
开源证券的研报显示,2019年国内肿瘤的治疗选择主要包括手术、放疗、介入性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几种。其中,手术是首选,占比达到41%;其次是化疗,占比接近35%;免疫疗法仅占到2.0%。
PD-1进入“红海”已经是媒体的老生常谈,听上去好像这个赛道早就到了“内卷”的状态。但不管是从销量,还是从实际使用场景上看。它远没有强大到颠覆式地取代传统疗法,用句时髦的话说,这个市场还处在“用户教育阶段”。大家都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有可能才刚刚开始,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