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根据我们的测算,大约每年投入6000元左右,就可以保证在退休前攒够可供后续退休生活使用的资金。”9月12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青岛主办第四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CF40常务理事朱云来展示了一个养老框架模型,以研究如何更好理解中国的养老问题。
随着近期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和“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落地,财富管理、养老理财再次成为热点话题。9月10日,首批养老理财试点官宣落地,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同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购买理财产品的序幕即将拉开。
在12日的论坛上,来自监管层、金融行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关注“新格局下财富管理之路”,包括未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还将呈现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统一监管下,财富管理金融机构应如何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如何推动财富管理创新以满足居民养老金融需求,支持多层次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等问题。
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
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为了养老所积攒的社会财富还远远不够。未来应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智慧和更密切的协同合作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养老三大支柱指的是我国已初步建立的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养老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发展明显落后。王毅将中美养老金结构对比来看,2019年,美国三大支柱养老金合计占GDP比重为134.39%,同期中国仅为8.74%。美国第三支柱占养老总资产的比重为44.33%,中国第三支柱占比几乎为零。
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缺口将逐渐扩大,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最近一半年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第二个是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也就是发展第二、第三支柱。第一支柱运行30多年,已经初具规模,所以“多层次、多支柱”就是指第二、第三支柱。
其中,对于未来推动第三支柱发展,王毅建议要从四方面考虑:
第一,着眼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恢复,来夯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在现行税制下,应考虑扩大人口适用面,纳入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可以考虑建立自动缴费机制,建立在一定限额下的灵活的缴费机制,建立追缴费机制。最重要的是要让个人所得税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发挥收入调节功能。
第二,应该跳出税延思路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可建立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积累模型,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认识度。
第三,夯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社保、银行、税务和产品管理机构不同平台互联互通。
第四,完善监管规则,加强财富管理机构的制度约束和能力建设,而这是第三支柱行稳致远最关键的支撑。
构建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建议,要提前谋划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市场提供真正具备长期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通过财富管理规划,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实现跨期配置和保值增值。
就人们普遍关注的养老问题,朱云来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养老框架模型。“根据我们的测算,大约每年投入6000元左右【22岁的养老支出6000元占收入余额的约60%(6000元养老支出/10979元收入余额),到退休时下降到约20%(即6000元养老支出/27836元收入余额)】,就可以保证在退休前攒够可供后续退休生活使用的资金。6000元这个数字是我们假定长期平均养老基金收益率能达到6%左右。”
该模型假设一个人22岁就业,按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为起点,参考美国等成熟国家增速,及我国过去10年的平均CPI(2.6%),预计未来30-40年收入/消费增速,并按60岁退休、预期寿命80岁规划,假定养老基金年投资收益率6%左右,最后计算出:每年投入6000元左右,即可在退休前攒够供后续退休生活使用的资金。
当然,上述数字最终取决于收益率和通胀率的变化情况,朱云来特别指出了控制通胀的重要性。
随着将商业银行引入到养老第三支柱逐渐成型,对于发挥银行在养老业务方面的优势,中国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建议,在政策顶层设计中,商业银行应成为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并探索将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全面纳入养老支柱。
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刘丽娜表示,期待通过此轮的试点,为商业银行的养老理财探索出一条路,能够使真正的养老理财扩大范围,达到普惠的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会上表示,我国做好养老基金可持续投资应将顶层设计和机构广泛参与有效结合起来,强化相关金融机构的能力。要扩大绿色资产、绿色标的的供给,我国完全可以把绿色低碳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建设相结合,因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大量投融资的活动。
建言财富管理市场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财富管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社会净财富达到675.5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财富占比达76%。近20年社会净财富复合增长率16.2%,高于名义GDP的复合增速 。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先进实践相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形成较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巨大。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我国实际,我认为要实现财富效用最大化,财富管理市场要聚焦三大使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服务社会全面转型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在新时期新格局下,我国财富管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应该按照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动性的基本原则和优先顺序,促进财富管理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王兆星提出八方面建议:
一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的透明度建设。要加大财富管理产品和市场的信息披露力度,穿透识别并评估底层资产风险,避免风险积累。
二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的内在约束机制建设。让市场在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加强监管与公安、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合作,坚决打击财富管理领域的洗钱、欺诈金融犯罪活动。
四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的监管体系建设。必须加强监管协调,统一监管标准,完善审慎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的密切协调。
五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品发行系统、登记系统、交易系统、清算系统等。
六是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体系建设。要加快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如加快制定《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条例》;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
七是加强财富管理市场重大风险的监测与处置机制建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建设。
朱云来强调,走好新格局下的财富管理之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系统分析框架、提高市场数据质量;确定财富管理目标、创建业绩标定机制;鼓励专业机构发展、普及大众理财常识;提高稳定金融收益、控制降低价格通胀。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