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严翠
国内手机行业发展至今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同质化严重。而今,行业普遍开始“追芯”之际,各界最不希望看到的或是另一场同质化:各企业在芯片领域所谓的创新和自研大同小异。
近几年,记者采访行业大佬听到较多的担忧和疑惑便是,手机行业未来拼什么?作为行业引领者、企业高管,他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当下活得怎么样,而是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如何发展,往哪些方向发展。
在他们看来,苹果的引领下的国内手机行业发展多年,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品牌市场占有率等已经取得飞跃式发展,当前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同质化。外观、设计、性能以及各企业努力的方向几乎雷同。各企业的产品发布会上,常常上演“比拼参数”的戏码,包括芯片、摄像头、散热、充电、重量等,最后再由用户比较价格。部分新进手机市场的品牌能够通过堆高参数、压低价格和利润的方式获得较好的成长性。哪怕行业领头羊苹果公司,也常被外界吐槽创新不足。
荣耀CEO赵明曾多次提及,当前手机行业同质化严重,互联网手机的营销和定价也已经趋同。从产业和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越是这个时候,越是竞争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困境跌到一定程度就要爆发。他说此话的背景是,希望他所带领的荣耀,能以硬核创新科技驱动,不断提升产品体验以保证产品多样性,以在市场竞争中彰显荣耀的不同。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存在差距。
不可否认的是,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使得各手机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特色,也拥有了具备各自特点的用户群。比如华为P系列、Mate系列高端手机偏商务,男性用户居多;OPPO则女性用户居多,喜欢时尚、自拍、美颜、拍小视频等,充电也是优势之一;vivo是年轻人喜爱的品牌,特色在于摄像、设计等。各品牌旗下都设置一些子品牌以实现分层,最终有利于获得更多不同层次和消费水平的用户群体。
如今,苹果、华为发力SoC芯片,小米、vivo率先发力自研ISP芯片,OPPO也筹谋造芯,行业集体希望渗透入芯片的研发设计等前端产业链环节,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但国内手机企业也应该想清楚,未来该着重发力哪类芯片,集中有意强化的又是产品哪方面性能。期待未来国内手机企业能够通过芯片实现更丰富、更伟大的创新,以更好的姿态与苹果、三星等巨头相抗衡。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