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前值为8.5%,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放缓。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是由于疫情汛情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减少,暑期消费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上年同期基数升高,增速在8月份首次由降转升,回升幅度达到了1.6个百分点,导致今年增速的放缓。
应当说,这两大原因都很客观,也都符合消费增速放缓的实际。但是,主要原因还应当是疫情汛情,特别是疫情,是导致消费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是疫情影响,8月份的消费数据会好很多,放缓现象也不会如此明显。因为,居民消费的内在动力并没有下降,只是因为疫情的出现,制约了居民消费的热情,影响了居民消费。
也许有人会说,8月份的疫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应当不会对消费带来太大影响。显然,这是对疫情不了解的体现。因为,对7月开始的这轮疫情,虽然从现在来看,并不是十分严重,无论是南京、扬州还是其他地方,最终确定的病例都不是很多。但是,从当时的情形来看,由于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的地方很多、影响范围也很大,如果不采取十分严厉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造成疫情失控。因此,各地都高度重视,别的不说,1500多个重要旅游景点全部按下暂停键,就会对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消费带来多大影响。如餐饮收入,8月份为同比下降4.5%,而上月则是增长14.3%。
殊不知,8月是暑期,本是旅游、餐饮、电影等方面消费的火热期,餐饮消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下降,其他消费也是有降无升。可见,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有多大。自然,8月份的消费数据就不可能好看了。加上河南等地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增速的放缓。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对数存在一定的不可比因素,特别是去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会对今年同期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从绝对数来看,就可以有效避免相对数带来的不可比性。数据显示,今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395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则为33896亿元,绝对额是增加的,说明居民消费没有出现停滞现象。同时,增加幅度也是出现放缓的,说明疫情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确实很大。
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餐饮、影院等逐步放开,居民消费一定会有效修复。特别是中秋、国庆即将到来,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一旦旅游能够全面启动,就会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消费的齐发力。加上“两节”期间居民聚会的增多、娱乐休闲、看电影等也会增加,因此,8月消费增幅放缓的矛盾会得到化解。
在这里,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开发商普遍资金链紧绷,降价售房的内在动力增强。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限跌令”等方面的现象,因此,居民的购房预期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看跌心理在升温。而按照中国人在购房问题上“买涨不买跌”的习惯,一些原本打算购房的居民,也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而不是立即投入购买。如此,就有可能出现一种现象,部分居民会持币等待,并对其他方面的消费带来一定影响。这种格局会维持多长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持续多久,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虽然从居民消费能力来看,购房问题上的等待,不会影响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但是,却会出现时间上的差异,会造成居民消费的区间波动。因此,需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要因为某些区间居民消费水平突然提升而感到过度兴奋,也不要因为某个区间居民消费增速放缓,就认为消费出现了问题。从居民消费的支撑条件和物质基础来看,居民消费不会出现明显问题,而只会出现区间波动。这其中,防控好疫情,不再出现可能影响全局的疫情,对稳定居民消费、减少居民消费波动十分重要。
当然,支撑居民消费最关键的还是收入。而收入的关键则是就业,只要把就业工作稳住,就能稳住居民收入,自然就能稳住消费。而稳定价格,则不仅是稳消费的关键,也是稳发展、稳企业、稳就业的关键。特别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必须密切关注,切不可因为通货膨胀而对消费产生严重制约作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