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西暴雨水灾一直在呈现扩大之势,作为山西人,脑海里不时会出现消防官兵在前线救灾因为寒冷浑身发颤的画面。今年的天气不寻常,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就连给家里人打电话,都说今年的雨水太多了,以前都是十年九旱,今年则是漫水无边,妥妥的两个世界。
提起山西这次的水灾,好多人都觉得信息传播滞后了,我也深有同感。参考前面河南水灾,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热点话题不断。而这次山西水灾,在前期信息传导方面则是零零散散,系统化的聚合话题并没有第一时间呈现和发酵出来。
究其原因,有人说是河南属于平原,且受灾区域又在省会城市郑州,在受灾密度和受灾场景上复杂多元化,能够引起多重话题讨论发酵,我觉得不无道理。并且河南这次出现历史罕见的灾情对于大众来说,也是第一次碰到。正所谓大众的第一触感还是很重要的,热情旋即也被点燃,形成信息的爆发性扩散。
除此之外,也跟国庆放假大家注意力分散、山西本土媒体报道未及时跟进等有关系。总归一句话,信息点迟缓、分散,无法形成话题的统一性输出,导致了大众对事实的误判,甚至有的网友在微博上还无耻追问“山西这次水灾,煤炭资源供应能跟上吗?”
当然,欣慰的是,在被媒体接连报道之后,山西昨天开始迎来社会四面八方的驰援。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此时也是心潮澎湃。当然,我们老西儿虽然喜欢喝醋,但骨子里也是比较重感情的,比如山西晚报今天就拿出整个版面来表示对12家互联网大厂捐款援助的感谢!除此之外还有知名带货主播薇娅、低调办好事的鸿星尔克、国潮代表李宁等也带来了捐款及物资。
在这些捐款用途里面,我们也看到了这些互联网大厂对山西古建的支持。这是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因为大家的印象里目前还是觉得山西煤矿资源丰富。尤其是当出去自我介绍说是山西人时,对方紧跟的第一句话就是“呀,你家里有煤矿吗?”
山西的对外印象不随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受到改变,这是令人沮丧的地方。毕竟在随着国家倡导绿色能源,践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山西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努力上也是有目共睹。比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毕竟【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和【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热爱旅游的驴友们应该对山西情有独钟。开车从从北到南,沿途的古建、彩绘、壁画等,都会引来驻足者的声声惊叹和研究者的频频拜访。而我也会在社交场合极力推荐大家去山西旅游,虽然知道的相关历史也仅限于皮毛而已。
此次由于水灾的影响,许多散落在村落或者人少地方的古建损失惨重,就连贾樟柯都说山西是个【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一个不起眼的村落可能有国宝级的壁画】的地方。一个地方一个古建,展示的是历史,更是传承。此次互联网大厂捐款谈到古建修复,也算是对传承的致敬。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将这些古建等历史文物古迹数数字虚拟化起来,一来能够追溯重建,二来可以方便围观群众和世界旅游爱好者多维度了解真实的历史叠纪。
平遥古城坍塌段城墙
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魁星楼
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魁星楼此前腾讯助力敦煌、故宫通过数字化手段与观众沟通交流,带领大家沉浸体验历史长河中的漫漫星花;此次河南闹水灾,腾讯也在通过多种运营手段帮助当地文物古建进行加固和修缮。而阿里也利用AI技术将流散海外的珍贵古籍善本以数字化的形式请回故土等等。
损失的是古建,消失的是传承。我希望能够政企联动,将散落在各地的古建、彩绘、壁画等用科技的力量汇聚起来,保护起来,让山西真正变成一个让外人体验之后不再是脑海中仅存的煤老板的呆板印象。
相信随着这两次水灾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互联网大厂的积极加入,我国的古建等文物古迹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并行动起来。
古建的延续体现的是历史的传承,那出现在这两次水灾中的“救命文档”则是提升救灾效率的温度传递,我希望这个习惯能够保持下去,而且有可能的话,建议不仅仅腾讯文档团队,其它文档开源产品团队也一样,根据不同的应急场景,完善特定目的的应急产品功能模块,提升应急模块的标准化、工具化、便携化,提升社会化分工的编辑效率。当然,如果有更好的产品形态出来,那就相当给力了。
昨晚我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句话“从河南到山西,救命文档不仅仅是一个效率传递的生产要素,更是在目前时代环境下的另类传承之美”。
从这两个互联网传承的实施路径来看,其深深具备了互联网的科技化和共享化两大特征。希望未来的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传统的产业数字化,还要关注精神信仰诸如古建、壁画、彩绘等层面的数字化。只有物质与精神与时俱进了,我们才能对得起所谓的消除贫困结果。写到最后,在这次暴雨水灾中,向再次参与支持山西的社会八方人士、企业致敬,感谢他们,感恩有你!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新商纪管理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