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三季报前瞻: GDP增速或回落至6%以下 四季度宏观政策如何微调

快报
2021
10/14
08:31
亚设网
分享

作者: 祝嫣然

[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近日表示,今年我国能够完成设定目标即实现6%以上的经济增长,但由于去年三四季度基数较高,增速会受到一定挑战。 ]

国家统计局将于18日发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成绩单”。三季度以来,受汛情、疫情等因素干扰,叠加国内能耗双控加码和限电、限产措施,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冲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经济内生动能趋弱。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四季度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前期蓄力的财政政策,将在第四季度集中发力。货币政策在以结构性工具为主的同时,也需兼顾总量性工具,以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央行可适时考虑通过降准的方式来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

GDP增速或回落至6%以下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17,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低于50荣枯线。参与第一财经调研的首席经济学家们对2021年度GDP增速的预期均值由上季度末的8.72%下调至8.15%,第三季度GDP增速预测均值为5.35%。他们认为,未来一个月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压力,房地产调控政策、拉闸限电等举措均将对整体经济有所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发布202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预判2021年全年GDP增速为8.2%左右。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李钢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三季度经济总体稳定,外贸形势持续良好势头,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和,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中国已走出疫情冲击。

不少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表现出谨慎乐观。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动能,即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可能共振下行,限电限产等导致供需双收缩,滞胀风险上升。同时,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却未能接续上,增速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短期看还将维持目前偏低的水平;基建投资在财政紧平衡以及支出结构向民生倾斜的背景下仍偏低。他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左右。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供应冲击,以及内部需求的低迷,将共同拖累三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同比增长4.8%左右,环比可能会微弱负增长。

王军认为,鉴于当前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结构分化、冷暖不均的格局仍将延续,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确实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四季度乃至2022年,中国经济有增长动能弱化、经济增速过快回落至潜在经济增长水平(5%~6%)的风险。供给端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约束和成本上升,需求端的主要矛盾是杠杆高企和消费疲弱,两方面都会限制未来经济增长。

7、8月份多地受疫情和水灾冲击,9、10月份本是生产旺季,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对工业生产的拖累不容小视。9月制造业PMI由前值50.1%降至49.6%,其中生产指数从50.9%降至49.5%。限产主要集中于上游行业,进一步推升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中下游行业利润承压,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消费方面,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在疫情中受到了严重冲击。疫情后,消费持续回暖,但在稳增长的压力之下,消费实际修复进度相对迟缓,全国消费复苏低于预期,近期的消费增速更是呈现出明显放缓的迹象。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万亿元,增速比上月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消费增速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消费复苏一直偏弱,两年平均的消费增速一直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难有明显改观。

他分析,汽车类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居民部门杠杆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制约消费支出,教育培训、游戏娱乐、互联网反垄断等行业规范发展政策也将给消费和服务业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

做好政策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

进入四季度,高基数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叠加限电等因素影响,稳增长压力加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30日会见28国新任驻华使节时指出,我们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稳定市场合理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近日表示,今年我国能够完成设定目标即实现6%以上的经济增长,但由于去年三四季度基数较高,增速会受到一定挑战,同时要为明年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做好政策衔接。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政策应偏重中长期问题,一方面,高债务环境下,中长期货币政策或继续维持宽松;另一方面,政策主线或为“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以“经济利益”为主线转向“以人为本”这一主线,或带来上下游之间、下游内部行业利润的重新分配。

货币政策方面,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当前政策已经比较宽松,流动性适度,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基本相当,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主体信贷需求不足和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较大。建议加大定向工具力度,适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适时降准,增强银行对新动能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能力;降息可以延后,视经济增长情况择机采取。

前期蓄力的财政政策,将在第四季度集中发力,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期地方债发行已经提速,根据机构统计,第四季度将有约1.5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是专项债)待发。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近期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已经启动。比如,总投资5300亿元的沪渝蓉沿江高铁中,武汉至宜昌段近日开工,其他一些工程段也取得重要进展。另外国家发改委也在抓紧推动川藏铁路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线开工等。

罗志恒表示,要加快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执行进度,做好专项债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发行后及时投入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减税降费红利也将加快释放。今年在各项减税降费新政下,国家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7000亿元,为了尽早让企业充分享受这一减税红利,一些减税政策执行中近期有所微调。

比如,根据国务院最新部署,近期税务总局发文,允许企业在10月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而往年这一优惠政策到明年才能享受。另外研发“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计算方法也优化,提高了可加计扣除的金额,减税效应将更大。

在经济波动与下行风险增加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或进一步增加。德勤中国卓越管理公司主管合伙人赵健对第一财经表示,民营企业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不乏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坚持落实当前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多样化的渠道,积极倾听民营企业的涉税诉求,重点关注民营经济在创新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新政策的调研和制定,以及现有政策的完善打下坚实基础,以持续优化民企的税收营商环境。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