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PPI同比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1–9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上涨6.7%;CPI同比上涨0.7%,涨幅连续四月下滑。
具体来看,9月份,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从同比看,PPI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2%,涨幅扩大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9月价格上涨的有36个,比上月增加4个。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74.9%,涨幅比上月扩大17.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3.6%,扩大2.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0.5%,扩大5.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4.9%,扩大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5.5%,扩大1.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4.6%,扩大2.8个百分点。上述6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8.42个百分点,约占总涨幅的八成。
消息面上,此前,为应对煤价飙升和近期严重的电力危机,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此外,对高耗能企业的电价将由市场决定,不受20%的上浮限制。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在过去的两周里,政策层一直在急于缓解全国的电力危机。由于需求的季节性下降和新电力需求定价方案,能源危机可能在10月略有缓解。但随着电力需求再次上升,电力短缺也可能在冬季再次出现。由于山西(中国煤炭产量的30%左右)洪水的持续影响,煤炭价格在未来几周仍将保持高位,我们估计新的电价方案最终将使消费者价格上涨近0.4%。
卓创资讯研究院刘新伟表示,经济要想发展就离不开能源需求的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当下,过高的能源价格必然会对经济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政策面的压制会延缓能源价格的上涨,待供应上来之后,短缺就不再是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马上就要进入到北半球冬季,市场关于冷冬的预期仍可能导致投机需求的增加,短期的能源价格依旧是偏强,但可以预见的是“顶部”已经并不遥远。
10月12日,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布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也表示,此次改革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如果市场交易电价上浮,会在一定程度推高企业特别是上游生产企业的用电成本,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一定推升作用。
在PPI涨幅持续扩大的另一面,9月份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稳定。
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5.2%,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6.9%,降幅扩大2.0个百分点;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21.0%、14.2%和9.2%,涨幅均有回落。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则分别上涨23.4%和25.7%,涨幅均有扩大。
对于猪肉等肉类价格的持续下跌,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霞表示,四季度国内肉类市场或难言乐观。从供应面来看,四季度肉禽供应较为充足,且生猪产能处于年度高位,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屠宰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从需求面来看, “双11”、双“12”对终端需求有提振作用;近三年的餐饮收入反映出四季度餐饮消费处于年度的高值,或对肉类消费有所支撑。因电、煤等成本压力增大,预计四季度生猪、白羽肉鸡、樱桃谷肉鸭的开工率受限。另外新冠疫情是需求面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