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六答:如何看待当前的滞胀预期?

快报
2021
10/15
18:32
亚设网
分享

本文来源于雪涛宏观笔记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会造成滞胀?能源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 全球供给瓶颈是否可能长期存在?当前环境下货币会不会收紧?为何周期股和商品期货走势背离?当前环境下如何交易?

问: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会造成滞胀?

答:取决于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是资源国、生产国还是消费国。

中国仍然是典型的生产国,居民的消费力主要依赖生产环节的利润分配,因此判断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核心是观察生产环节的利润如何分配。

以8月工业企业利润为例,在PPI同比继续上行的情况下,工业利润增速较7月出现回落,但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的利润占比已经超过40%,达到近年最高水平。对比今年一二季度制造业毛利率的变动,原材料制造提升最多;专用设备、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和运输设备制造毛利率分别下降0.4%、0.4%、0.2%和0.2%;消费品整体毛利率下滑1.5%,表明上游在持续挤占中下游的利润。

工业上下游利润结构的失衡既造成了工业产出和产能利用率的下滑,二季度专用设备、化学纤维、食品制造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较一季度下滑了2.1%、1.8%和1.4%;又造成了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消费意愿不足,进而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对下游消费品价格传导不畅,PPI和CPI的裂口持续扩大。此外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不对称提价也会拉大PPI-CPI剪刀差。

总结来看,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挤出制造业的利润,加剧消费力的低迷,形成生产国的衰退;另一方面,上游价格会通过可贸易品出口对外传导,形成消费国的滞胀。

问:能源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

答:煤、气、油的情况不一样。

中国缺煤和欧洲缺天然气的原因相似,都是短期需求转移和供给约束导形成了供需错配,错配又被博弈因素放大:

(1)风力、水电发电锐减导致需求转移;

(2)进口受限和国内生产事故形成供给短板;

(3)中长期压缩资本开支影响产能对价格的响应时间;

(4)定价机制或地缘政治等博弈动机将问题扩大化。煤炭和天然气涨价存在较多短期因素,持续性取决于影响短期供给的各种因素能维持多久,比如冬季是否出现异常天气、供给瓶颈在价格信号和政策干预下能否缓解、博弈根源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等。

但是近期油价上涨并非来自于短期供求错配,而是气价带动。油价的主要矛盾是疫情和碳中和加速了全球原油的长期供给结构变化,OPEC+由于不用担心高油价会刺激页岩油大规模增产,对原油的控制力增强,因此油价的长期中枢重新开始上升。

问:全球供给瓶颈是否可能长期存在?

答:不会长期存在,但也不会很快消失。

除能源价格上涨外,滞胀的另一个担忧来自于供给瓶颈是否可能长期存在。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但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体效率都会受到拖累,疫情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维持紧平衡,最典型的代表是半导体产业的缺芯成为了汽车生产和销售下滑的重要因素。

供应瓶颈既可能来自于短期供求失衡,也可能来自于长期产能不足。从美国的数据看,美国生产商的库存水平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但产能利用率没有完全恢复,说明约束供给的原因不是长期产能不足;美国零售商的库存水平远低于疫情前,同时PMI生产商交付时间和港口船舶拥堵情况都远高于疫情之前,说明供给瓶颈主要出在了供应渠道和运输效率上。供应渠道的拥堵和运输效率的下降虽然不是长期问题,但也需要各国疫苗覆盖率共同提升后才能解决。因此,当前的供给瓶颈并不会长期存在,但扫除障碍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各国协作控制疫情。

问:当前环境下货币会不会收紧

答:四季度国内流动性边际放松,海外流动性边际收敛,内外流动性环境形成鲜明反差。

对于消费国,由于非典型滞胀是由供给而非需求推动,因此货币政策也与经典滞胀时期的紧缩周期不同,对于通胀的关注下降。主要央行依然坚持通胀是暂时性的,偏向于财政主导与货币配合的组合,对退出宽松保持谨慎。鲍威尔在释放Taper预期的同时始终强调“距离加息很遥远”。对于生产国,生产受到运输瓶颈和限电的影响,利润被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

问:为何周期股和商品期货走势背离

答:这是两个市场对于不同时间维度上的事实定价。商品价格反映短期的供求错配,股票价格体现了长期的盈利信心。以煤炭为例,动力煤期货价格新高,反映了期货市场对于短期能源供求错配难解的确定性;煤炭股指数9月以来从高位回落了17.5%,体现了股票市场对于国内需求的悲观预期,认为周期必然会随供给释放和需求回落而均值回归。

问:当下环境如何交易

答:消费国滞胀和生产国衰退的差异是资产定价的核心,具体定价将围绕基本面和流动性的差异来展开。四季度国内主要的交易逻辑是“衰退预期和流动性边际放松”,海外主要的交易逻辑是“滞胀预期和流动性边际收敛”。内外经济背景和流动性背景的差异,导致市场分化也在加大。

海外约束是生产效率和供应瓶颈,因此投资机会在于解除供给瓶颈、提高生产效率的行业,例如能源、必需消费、消费服务等。国内约束是原材料涨价和毛利率下降,因此投资机会聚焦在能够提高附加值、顺应产业升级趋势的细分领域,例如能够向外转移成本压力的出口优势性行业,以及受益于国内流动性宽松的内需成长性行业。

在海外流动性边际收敛的环境下,全球市场的波动也在加大,如果能源价格真的失控,并产生了通胀螺旋,那么央行可能被迫收紧货币抑制通胀预期(虽然对能源价格用处不大),因此也需要持有一些能源品和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作为风险对冲的工具。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防控压力超预期;政策倾斜力度不及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免责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