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歌 中国“煤都”鄂尔多斯(600295,股吧)正在尝试给自己挂上“零碳”的新标签。
内蒙古属资源丰富型地区,探明煤炭储量2102亿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探明天然气储量近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的碳排大省。“能耗双控”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促使内蒙古需要在工业零碳转型的过程中加快步伐。基于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内蒙古已经做到了全区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眼下建立零碳工业园区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从产业园入手的必要性:工业园区目前对中国GDP贡献的比例为30%,同时在消耗66%的工业能源,并占据全国整体碳排放量的68%。
10月12日,鄂尔多斯与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目标是通过鄂尔多斯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实现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提高新能源装机总量、发展储能,新能源替代并叠加碳排放管理是核心的实现路径。
根据双方的规划,在零碳园区中主要集聚的是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这些产业对电能依赖程度高且碳排放量大,因此有必要在相关条件完善的区域先行先试,而后再去突破技术与成本的约束。
一项有关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也在加紧制定中。BVBNF大中华区总经理杨虎10月12日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是需要随着事物的演进而不断更迭的,因此该标准需要与国际和国家的标准相衔接,并要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情况。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如果能早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转型创新路径,将对全国乃至全球其他以化石能源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的地区,节能减排降碳具有示范和借鉴的意义。
绿色能源、交通与化工
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规划并不算小。
远景科技集团战略高级总监张元说,若将动力电池、电动重卡等上下游产业全部纳入,2025年园区规划用电量是100亿度。吉林省去年全省用电量不到800亿度。一个园区的规划用电量相当于吉林省全年用电量的七分之一。
而这样规模庞大的用电量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根据规划,正在鄂尔多斯建设中的零碳产业园其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基于智能物联网对天气的预测,另外20%的能源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把存储的绿色能源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绿色能源+交通+化工”三个领域的结合是鄂尔多斯政府以及远景科技集团对于该地零碳产业的初步构想。动力电池和汽车行业是零碳产业园的初步组成。目前园区引入了全球最大的商用卡车生产商一汽解放。再往上游,园区计划用绿色电力生产电芯、生产正负级材料、生产隔膜,除此之外还用绿电制氢,典型的场景就是为煤化工脱碳。
再从可行性角度看,张元说这并不是一个所谓的示范项目,双方在其中看到了经济性的拐点,以绿电制氢来说,鄂尔多斯有潜力成为世界级的绿氢生产基地。
在对未来新工业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氢能被认为是“未来新工业体系的血液”,是工业板块脱碳的必要路径。根据国际能源署曾发布的报告,中国三北地区未来或是绿电制氢成本最低的几个地方之一。
张元说,据估计“十四五”期间在内蒙古风电度电成本有可能到1毛5,光伏也不会超过1毛5。一个简单的换算是,在1毛5的度电成本水平下约可做到13元/公斤的氢。相比于现在内蒙的煤化工来说,的确成本还是很高的。
但做成本核算时,也需要考虑绿氢的使用领域。如果仅是将绿氢去做甲醇,附加值过低,现在一定不具备成本优势。但用绿氢和二氧化碳去生成芳烃,其下游产品可以是手机屏幕、5G基站核心材料等,制造绿氢成本增加的部分就可被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所吸收。
再看氢的运输,在未来的很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氢运输超过150公里,它的成本就要翻两倍。“光是从运输成本看,要把内蒙古的绿氢运到江苏去使用,目前来看,是一个在成本上不可实现的事情。因此这也是需要在内蒙古先行先试的原因之一。而未来在计算绿氢的成本时也需要将碳价考虑其中。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认为,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装量会更大,随着发电功率不断的提升,度电成本会越来越低,并不会停留在1毛5。因此可以利用风光资源的波动性,将电网本身无法消纳的绿电用以制氢。
系统是核心
绿电制氢仅仅是零碳产业园区的一个切面,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整体的生态,从绿色能源生产侧到下游的切实应用,总核心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张元说,零碳产业园不只是绿电的供给,还有产业富集、上下游的集约化,不仅能节约物流成本,实现产业协同,也能为当地创造绿色转型的动能,涉及维度很多。
零碳产业园不只是简单的“源网荷储”换一个概念,换一个名字,也不仅仅是“上一套系统”一般简单,需要因地制宜,因产业而异:在无锡、江阴的临港地区可以通过园区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去甄别出产值高、能效管理做得好的企业,精细化能耗双控管理的层次;对减无可减的企业,可以考虑向三北的零碳产业园迁徙,再通过系统去做能效的提升。
零碳产业园的建设还跟地理位置高度相关,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立产业园,可再生能源的丰富程度高是基础。正是因为零碳产业园的建立有资源禀赋的约束性,这就涉及到产业转移的趋势或者说原动力。但是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适用于不同的区域,差异在于供电模式不同,其它方面是相通的。
远景智能副总裁、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称,在碳约束的前提下,还要保障地方经济的继续增长,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焦虑的,也是痛点所在。但在能碳管理的过程中,并不单单只是将碳排等数据进行实时的统计,更重要的是帮助地方政府做相应的分析,以此辅助一些引导政策的出台。
不管是开发区还是产业园都具有涵盖的行业众多的属性,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于成本的敏感度不一。孙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近期远景科技集团在跟大量的企业交流发现,目前在能耗双控的局势下,成本并非企业考虑的第一优先级,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能耗可控的情形下,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因为能耗双控从长远看不是“可选项”而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企业会去算一个总账,综合考虑软件和硬件的价值。给高能耗的控排企业单单上一套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哪怕这套系统是免费的。因此需要从整体出发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主要由以下几点流程:首先通过一套系统帮助这家企业摸清家底,了解自身碳排的总量,并且形成一整套节能降耗减排的路线图,比如加装20兆瓦的屋顶光伏,就可以产生2000多万度的绿电,另外也可以进行分布式风电和储能的规划。通过系统数据的采集,也能够跟外部交易市场打通,购买成本相对较低的环境权益。
零碳产业园的探索背后也是一次新的工业体系变革。赵卫军表示:“这一次的零碳转型会使得中国整个工业的布局发生一次大的变革,一些高耗能,低污染,对产业链配套要求不特别强的,会优先分批转移到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域,因为这符合它的商业价值。”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