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去年年底,《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2021年的城镇化建设任务提到,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前不久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则明确,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建设大中城市。
很显然,随着城镇化深入,一城独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在升级。
刚刚发布的成渝双圈规划纲要中,对于重庆、成都双核和圈内其他城市的关系,有诸多相应的部署。
那么,中心和区域具体如何平衡?有哪些二三梯队城市有望迎来重大机遇?
01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区。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瘦身健体、减量增效,并不是要打压超大特大城市,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主线,其实没有发生改变。
尤其是对重庆、成都而言,虽然已位列超大城市名单,但是论综合发展水平,和一线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
因此,在规划纲要中,对于重庆和成都双核,规划提到,“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而在资源的集聚上,依然有不少做“加法”的相关内容,有两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引导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州县、大小凉山等周边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双城经济圈集中。
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加快取消对稳定就业居住3年以上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推动都市圈内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完善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政策措施。
不管是引导圈外人口向圈内集中,还是减少中心区域的落户限制,无疑是继续加速人口向重庆主城和成都流入。
重庆和成都,虽然规划人口余额不多,但毕竟还有余地。尤其像成都东部区域,还有较充足的人口容量。
继续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带动周边;而放宽落户,吸引人口流入,也是让周边地区民众共享双圈建设红利、均衡发展的一种方式。
02
当然,作为经济第四极,成渝双圈内第二梯队城市断档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如成都的GDP(17716.7亿元)是绵阳(3010.08亿元)的六倍多。
来源:川观新闻
这种经济落差不利于城市群综合能级的提升。所以,规划纲要特别强调:
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带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而破除一城独大,带动周边发展,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通过都市圈建设。按照规划,要“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
去年,重庆首提“主城都市区”的概念,包括原主城9区在内共21个区;成都都市圈则主要是指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纲要的相关定调如下图:
来源:规划纲要
在西部菌看来,都市圈形式带动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都市圈同城化带来的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改善,对都市圈中心之外的地区,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以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为例。纲要提到,研究规划重庆都市圈环线、成都外环、绵遂内等连接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
轨道交通打破地理边界,向不具备建设资格的周边地区延伸,这无疑有利于都市圈内非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
其次,都市圈带动的区域一体化,可以为产业协作分工创造更好的条件。
和黄河流域规划一样,成渝双圈规划也提到瘦身健体——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防止城市“摊大饼”,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等等。
这首先有利于超大特大城市的新城、郊区。当然,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产业的迁移,都市圈内的非中心城市,因为近水楼台的地理区位,无疑能够率先受益。
关于都市圈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分工机遇,纲要就提到:
提升重庆、成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推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
所以,重庆、成都双核瘦身健体,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是重要赢家。
03
破解一城独大,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区域中心城市站出来。考虑到重庆的城市性质,打造“成渝第二城”的主要责任,其实是由四川承担。
此前,四川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城市,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这7个第二梯队的城市,是全省经济副中心,也是“成渝第二城”的主要竞争者。
来源:第一财经
2020年,四川先后批复了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和绵阳科技城新区等新区,等于是扶持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
前不久,四川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成都和这7个区域中心城市实施,目的也是进一步发挥它们的区位优势,推动做大做强。
而此次的规划纲要,除了给予重庆、成都超级定位之外,对于这些相关的区域中心城市,乃至圈内其他中小城市,都进行了分别点名,并委以重任。
比如,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来源:规划纲要
再如,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而对于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纲要提到:
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节点作用,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这些涉及区域中心城市的定调,明确了那些二级城市角色和定位,整个双圈的城市格局也相当清晰了。
按照规划纲要,接下来在增强双核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快提升大中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
这意味着一些符合它们定位的政策利好,会陆续派发下来。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成渝第二城”的竞争,未来或将面临更大的变数。
当然,正如规划所强调的,要“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要想充分抓住机遇,还得有更多的主动性,学会抢占先机。
04
在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问题上,规划纲要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基础设施、产业方面的建设政策。
在基础设施层面,纲要提到,布局建设乐山、阆中、遂宁、雅安等一批支线机场,研究广安机场建设。
加快建设成都至西宁、重庆至昆明、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重庆至黔江、郑州至万州铁路襄阳至万州段等铁路项目,规划建设重庆至万州、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重庆至西安、重庆至宜昌、成渝中线等铁路项目,规划研究重庆至贵阳铁路,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拓展出渝出川客运大通道。推进叙永至毕节等铁路及铁路专用线等货运设施建设,逐步恢复沪汉蓉铁路货运功能,完善货运通道布局。
这些铁路项目,除了能够强化重庆、成都的双核枢纽地位外,对于沿线城市的交通,也将起到重要的提升效果。
另外,为了积极破解“大城市病”,纲要要求,支持三级医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区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医疗、文化、体育资源供给。
还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推动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
类似资源下沉的举措,体现了公共资源配置逻辑的变化——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减少重庆、成都双核的虹吸作用。
这些措施和“尽快实现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正好呼应。
在产业方面,规划纲要则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包括一些中小城市的特殊优势,进行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方向引导。
如纲要提到,鼓励涪陵、綦江、合川、资阳、遂宁、宜宾等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万州、涪陵、长寿、遂宁、达州、泸州、自贡等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此外还有:
推动涪陵、合川、乐山、雅安、南充等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发挥宜宾、泸州白酒品牌优势。推动万州、江津、铜梁、自贡、内江等围绕特色美食、传统工艺产品、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等,建设特色消费聚集区。
因此,对这些被点名的地区而言,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积极争取融入双圈建设的大格局中。
而对重庆和成都双核来说,接下来在做大做强、相向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多地承担起带动周边的职责。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
微信:zmxzyh50(备注身份优先通过)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部城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