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荆楚大地孕育了一批批时代先行者。
作 者丨 黑森林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图片:网络、图虫创意2020年,那场突发的疫情,把湖北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也将国家兴衰与个人得失、企业成败,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荆楚之地,自屈原开始,就把“胸怀家国情愫,追寻天人真谛”,融入了血脉之中。汉阳钢铁厂的浓烟熏陶下,中国人开始了对经济现代化的上下求索;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掀起了辛亥革命席卷全国的浪潮,在崩塌的封建王朝废墟中孕育了新的火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片土地养育了一批批时代先行者。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历经百年,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等人。张謇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下海的代表,在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下,他所展现的“实业救国”的情怀,成为后辈企业家的精神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与市场经济共同成长,推动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世界面临一系列大变局,靠什么践行“家国情怀”,成了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古老而迫切的命题。“我从来都是这个观点,20年不变。”
后来,泰康人寿成立,这种长期主义的理念也贯穿泰康发展壮大的始终。
泰康从寿险起家,先后经历了快速扩张、转型阵痛和理性调整,业绩先增后减再反弹,最终确立了坚定寿险核心不动摇,立足寿险、做大健康产业的基本战略。
就在泰康去多元化、专注专业和主业之时,中国保险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大干快上的风潮,除了泰康,其他主要寿险公司基本都在跨行业布局,版图幅员辽阔。
更有甚者,借险资之便在资本市场四处野蛮鲸吞,一地鸡毛,遗祸无穷。
与横行扩张的同行相比,泰康走的是纵向链式生态,不去上市玩泡沫,没有一笔呆坏账,专注细分产品服务,一人一险一生,覆盖从摇篮到天堂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以支付和服务陪伴一个人的生老病死。
“做大企业很难,做成细分领域的专家,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陈东升说。
无论是拍卖,还是保险,这背后都有一个专注且向善的初心。
陈东升来自湖北小县城天门,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以及1992年投身市场经济的知识分子企业家,他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下海前,陈东升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创造性地策划了“中国500家大企业评价”。他在与国际500强企业排行的对比中强烈意识到:“没有一批在国际上数得着的企业,国家的强盛无从谈起。”这坚定了他下海创业的决心,立志创办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下海后,陈东升带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群体普遍具有的家国视野、忧患意识,扫描国内空白,吸收国外优秀经验,从拍卖行、快递到保险,一次次发现中国国民经济的短板盲区,一次次创业成功。
与今天人们熟悉的高科技创业模式不同,在武汉大学学经济的陈东升没有选择标新立异,而是依葫芦画瓢,并且总是依最好的那个葫芦画瓢,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白,也成就了个人事业。
这样的初衷与经历,让陈东升的商业直觉与家国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7年,陈东升出国考察,受到欧美老年人丰富、优雅的晚年生活刺激,想起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想起了中国老人晚年的孤寂,决定以康养为核心,对接保险产品,打造老年健康服务超级平台,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市场化养老事业的第一批推动者。
多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新生儿数量急速下滑、劳动力危机从远虑变成近忧,再次印证了陈东升这个饱含个人情感的商业战略背后的家国担当。
疫情以来,病毒在全球不断肆虐,不断变异,夺去近500万条生命,尤其是呼吸、免疫系统脆弱且身患各种长期慢性病的老年人群体,占了死亡人数的大半。
这让欧美国家的养老体系猝不及防,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各国的养老院成为疫情重灾区。在大洋彼岸,作为新型养老社区的首倡者,泰康之家当时已在全国开有6家养老社区,入住老人很多都是知识分子,包括年逾八旬的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
疫情爆发时恰逢小年夜,位于人流密集大都市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当机立断退掉预定的年夜饭,封闭化管理,贯彻医养结合,使得各个社区3500位老人无一感染,经营运转正常有序,对比国外养老社区,实现了从“依葫芦画瓢”到“自主创新”的超越。
面对这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泰康构建起了保险、资管、医养,虚拟保险与实体医养相结合的泰康方案,在疫情中经受起了检验,也给迈入长寿时代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条市场化道路。
近些年,全球化、碳中和、互联网、老龄化等等问题在全社会被广泛讨论,陈东升将这些问题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的生命尺度在变,所以就业结构、财富创造都随之改变,走向“长寿时代”是人类自身不可避免的大变局、大命题。
这种改变在他看来,并不是消极的“老龄化”,而应该是积极的,应当去探索“人人带病长寿”社会形态下的长寿经济、养老经济等等,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自主创新与商业向善精神,也促使泰康在内的中国企业,再次先一步冲在了时代发展前沿。
作为楚商领头人,对于陈东升来说,投资经历疫情重大考验的家乡,顺理成章成为了践行“家国情怀”与求索未来命题的最佳方式方法。
张謇是陈东升一直崇习的楷模。陈东升将张謇等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精神概括为“社会责任、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这也是他在广大当代楚商和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理念。
1992年,是中国经济在低谷之后走出危机的转折点,包含陈东升在内,那一年下海的“92派”知识分子企业家,没赶上“双轨制”的发家红利,却在一片草莽中,完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更在此后的中国经济跌宕起伏中凝聚起了危难当头时,不用动员、不用号召,自觉地站出来担当责任的时代使命感。
多年后,对于企业家如何践行“家国情怀”的宏大命题,陈东升有了一个简单透彻的理解:
“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杨倩 责编:周怡 刘彦潮
美编:杨亚姣 运营:方乐迪 张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