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推动金融业效率提升,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线下和线上支付”……10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披露了《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其中在“促进金融新科技”方面,作出以上规划。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21年6月以来,围绕“十四五”规划,包括上海在内,还有浙江、广州、江苏、天津、陕西等多个省市制定了金融业发展目标,根据区域特色对特定领域金融发展情况作出要求,强调以金融科技、数字化提升区域金融实力。
数字人民币成“热点”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脚步较快,试点城市范围有序扩大,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在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这一大背景下,多个地区的金融业 “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人民币成为高频词汇。10月27日,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在“促进金融新科技”篇章中,提到数字化推动金融业效率提升,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线下和线上支付、交通出行、政务和民生等场景应用。
而这也并非上海首次在“十四五”相关规划中提到数字人民币。在7月28日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上海规划》)中,同样提出将在数字人民币、支付清结算、跨境支付、金融科技、科技监管等方面加强推进力度。
作为数字人民币的首发试点地区,江苏在《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苏州发挥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先发优势,发展壮大数字货币产业。支持试点机构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服务民生、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应用,鼓励银行机构与试点运营机构合作,探索完善数字人民币流通生态体系。
按照规划,深圳也将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争取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和跨境使用。
除了重要试点城市外,还有天津、广州、浙江等省市将“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写入规划中。以广州为例,《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争取将广州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根据国家规定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和标准规范。
在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看来,数字人民币不仅是金融科技的组成部分之一,还是未来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的重要推动力,在供应链、日常生活场景应用中,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突出意义。“中央明确定调之后,各地区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应用稳步进行。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技术日臻完善,必然会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搞建设
从各地区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来看,不少省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色对特定领域金融发展情况作出要求。
在持续推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上海在《上海规划》中设定了目标,到202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26万亿元左右,相比2020年增长47.7%。
根据上海地区规划,利用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支持央行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等。
《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也进一步明确,在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方面,要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深入推进“深港通”“债券通”。深化国内金融合作、加强对外金融交流,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陕西省,同样在《陕西省“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吸引境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相关机构,贯彻开放理念。
部分城市强调金融开放,其他部分地区在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发力。在《吉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打造乡村振兴吉林样板”重点聚焦农村金融,强调加强金融共建合作,推动吉林省金融资源对接浙江金融要素,密切东北四省区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联动;推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金融业务模式。
山东则重点提到,以“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为目标,引导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增设服务网点布设金融服务终端,建设“一门式”金融服务站,提高服务半径和服务功能。
“金融发展具备共性,也存在特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路线不变,但各地区发展环境、产业基础不同,金融发展的路径和侧重点必然存在不同。各地区在金融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均需要强调自身优势。”王鹏表示,当前“双碳”、绿色金融发展等政策支持之下,针对农业以及其他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也存在广泛应用场景。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各地区的金融开放也走出了错位发展的差异化道路,例如上海注重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南京提出东部重要金融的战略等。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适配当地的产业特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防控金融风险
正如王鹏所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多地“十四五”规划发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重点内容,而监测、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也是各地对未来五年金融发展规划中的“标准配置”,要求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健全金融监管制度。
《安徽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处置和退出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严厉打击洗钱、金融欺诈、骗保骗赔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坚持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防止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风险积聚和交织传导。
《上海规划》还提到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深入开展金融风险警示宣传教育,引导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金融消费观念。持续规范各类市场主体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建设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阵地。
在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整治方面,广州明确下一阶段任务要稳妥化解P2P存量风险,提高资产清退效率和回款比例,严厉打击各类以创新为名的非法集资、放贷等违法活动,推动加强对境内从事助贷、联合贷款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规范管理。
孙扬认为,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一切金融活动持牌经营,是金融发展的必要前提,未来,银行、保险等大持牌机构以及附属的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等正规的持牌机构,将获得地方的青睐,获得较多的资源倾斜。一些存量的、没有牌照“擦边球式”开办金融业务的机构,一定会迎来整顿潮。
王鹏分析指出,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速度一定程度上会超过监管创新,容易出现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违规业务,没有被纳入监管范畴内的情况。同时,随着个人隐私数据被大量运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的提高,为金融监管新添了更多内容。
王鹏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紧密,各地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将各类创新产品纳入到金融风险监管的范畴内,才能避免出现风险积累的群体性事件,更好地保护公众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