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非非】
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自豪,是应当的。但自豪与自满往往相隔不远,自豪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
蔡非
1968年9月,经济学者野口悠纪雄第一次去美国留学。
野口悠纪雄乘坐的飞机,从日本羽田机场起飞,中途要在夏威夷降落补充燃料。
在夏威夷机场,野口悠纪雄看见一名白人清洁工正在清扫机场。这平常的一幕却让悠纪雄非常震撼,“原来美国人也会干体力活!”
当时日本人出国还是新鲜事,初次出国的日本人发现白人在做体力活都很吃惊。因为,他们在日本见到的白人不是官员就是士兵,可以说都是双手干净的“肉食者”。
1968年日本人均GDP为1450美元,而美国则为4647美元。 而且当时日本工业尚未腾飞,日后享誉世界的汽车与电子产业也尚未崛起,在美国人看来,当时的日本还是个出口廉价日用品的国家。
可仅仅10年后,对于野口悠纪雄这样多次来往于美国日本之间的人来说,一切都不一样了。
1978年5月,成田国际机场建成,野口悠纪雄从美国回到日本,在成田机场乘机场大巴返回东京。他不禁感叹:“东京这座城市是多么的整洁啊!”而当时的美国大城市,无论是纽约还是洛杉矶,都是垃圾满地。特别是曾经辉煌的底特律,市中心简直像战争废墟。
1980年代,发生了几件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二是1983年,半导体产业中的DRAM制造(俗称动态内存),日本同样在产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三是1984年1月,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指数突破一万日元。 四是1987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美国。
1991年海湾战争,日本为军事行动赞助了100多亿美元。而次年为了感谢,美国总统老布什访日,在欢迎晚宴上忽然晕倒,还好旁边的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扶住了他。这一幕在日本人的解读里是“美国倒下了,日本扶住了他”。
在1995年泡沫破裂前夕,日本的人均GDP居然超出美国48%,不少人觉得日本比美国强大。
但野口悠纪雄却觉得不对劲。
一方面,他从60年代到美国,看到日本不断前进的证据,觉得非常鼓舞人心。另一个方面,他又觉得日本虽然进步了,但美国人也并不是躺平了认输了。
第一,他觉得美国的大学仍然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头脑,至少在他所在的经济学系是这样。
第二,当时的日本人看到美国城市中心的萧条就感觉美国完蛋了。但实际上美国当时正经历“逆城市化”过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着去郊区生活、居住。
野口悠纪雄认为,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而自豪是完全正当的。但这种自豪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80-90年代的日本人,只看到自己国家的发展,却忽视了美国的底蕴和变化。
其次,日本经济在80年代如日中天,但并不是没有问题,这些问题让野口悠纪雄感到非常不对劲。日本经济在80年代开始“脱实就虚”。
一是由于金融业自由化,导致投资理财成为企业的关注点,甚至“企业财务主管不懂理财就是无能”。日本企业不再关注生产经营了,而是把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上牟利。
二是地价的暴涨。当时还没有地产泡沫的概念,很多日本公司专注于炒地皮,转瞬间就可以谋取暴利。很快发展到平民老百姓(603883,股吧)住不起房的程度。
三是高尔夫球场,以及艺术品投资的火热。人们热衷于炒作这些奢侈品和艺术品,转瞬间可以获得巨额收益,这样一来谁还愿意踏实工作呢?
辛勤工作的上班族买不起房,而女学生晚上出来兼职,成功招揽顾客加入高尔夫俱乐部,就能获得前者无法匹敌的高额奖金。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绝对是有问题的。野口悠纪雄在1989年出版了《土地经济学》一书,批评这种”鼓励投机,惩罚勤奋”的现象,但遗憾的却未引起任何影响。
为什么日本人不警惕?因为傲慢。
这种傲慢,让日本人有一种错觉“日本经济只会上涨不会下跌”,日本人对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泡沫,失去了警惕,认为日本经济的特殊性可以打破一切常识。
最终,日本的泡沫破裂了。后面就是停滞的三十年。
野口悠纪雄沉痛地认为:
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自豪,是应当的。但自豪与自满往往相隔不远,自豪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