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38岁的香港青年余广滔于2020年12月开始在前海创业。他利用黑水虻开启创业之路。这种小虫子既能处理垃圾,极大减少填埋;同时,又能做成含优质蛋白食品。如今,其项目的总部在深圳,制造基地在东莞,技术团队在广州,真正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链。
在深圳前海,有一处建筑群非常特别——从空中俯视而看,建筑群呈现出像繁体字的“梦”字。
这里正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梦工场”)。在梦工场某一栋的办公室里,我们早上7点钟便可以见到库基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基生物”)创始人余广滔的身影。
“一般来说,创业者都是最早出现在公司,然后又是最晚下班的。我一般早上7点上班,给自己两个小时整理工作思路的时间。上午9点公司其他员工上班了,我就能第一时间和大家开会,开始一天新的工作。”今年38岁的香港青年余广滔于2020年12月开始在前海的创业工作。在他看来,前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配套,让其在创业期间能打通产业链。
用“小虫子”改变“大世界”
其实早在2008年,也就是余广滔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接触到社会企业的概念。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他看来,创业也希望是做社会企业。
所以从最开始的创业尝试,他就定睛在环保行业。研究生毕业后,余广滔和他的团队在香港粉岭租用了两三亩的土地,用来做有机农场。“当时,在香港所吃的沙拉菜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俗称飞机菜。这会带来很大的碳排放。而且,这些飞机菜不新鲜,对健康并不好。所以我们就做有机农场,希望复兴香港本土的农业。”
然而,这一次创业并没有如愿地顺利。余广滔在香港的有机农场只维持到了2011年,之后他便结束创业,去到与政府工作相关的工作岗位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内地各省市不同的产业项目。直到2013年的一次出差中,他在飞机上观看了名为《吃昆虫会拯救世界吗》的纪录片。
“纪录片讲述城市发展有很多食品废弃物,也就是剩饭剩菜,餐厨垃圾。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或者是很多的资源才能去处理掉。但另外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全球的粮食供应不足,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供应量严重不足。全球还有很多人是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而地球上其实每个人拥有40吨昆虫,如果昆虫蛋白质能够替代传统肉类蛋白质,全球粮食危机有望真正解决。”余广滔说。
回香港后,余广滔查找资料发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推出《可食用昆虫报告》,力推在世界范围内用昆虫替代禽畜蛋白饲料的来源。他当时就觉得,这或许大有可为。
直到2019年,库基生物的项目终于在香港启动和孵化。余广滔说:“当时,我们开始为香港环保署设计一个模块化项目,用黑水虻处理香港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污染问题主要是鸡粪,这个项目得到了香港环保署的认可。这时我们才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辞掉原来的工作,开始逐梦最初的目标。”
那么,余广滔口中的黑水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居然用这种“小虫子”开展创业之路?他解释道,一对黑水虻可产卵近千粒,1公斤虫卵孵化的幼虫10天可以消耗5吨厨余废弃物,产出1吨商品化鲜虫以及3吨有机肥料。
库基生物创始人余广滔在介绍黑水虻的养殖与应用。麦婉华 / 摄
彼时,内地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在香港创业初显成效的余广滔由此盯上了内地餐厨垃圾处理市场,也萌生出了到内地创业的念头。“黑水虻专门以各种有机废弃物为食,用它处理垃圾可以极大减少填埋;同时,它又能做成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今我们把其生产成为环保型饲料销往世界各地,为缓解全球粮食危机提供方案。”余广滔说。
前海创业打通大湾区产业链条
为什么选择在前海创业?在余广滔看来前海是深港融合的标志。“现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在进一步融合发展。尤其是前海,它是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的一个政策高地。所以,对我来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到前海创业都能够有效保证。”余广滔说。
如今,前海作为他们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在办公室租金、创业资金上都有相应的补贴。余广滔举例:“我们的办公室租金第一年是可以享受80%的租金补贴的,我们的税也是可以按照香港的15%的税率去缴。加之,我们在香港申请的科研资金,还有一些配套的资金,在前海这边都会1:1地配套。所以说,这是很具体地能帮助我们减轻经营负担的。”
而对于前海的政务服务,余广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注册公司时的效率:一天办完。除了在创业工作上感到贴心外,余广滔觉得在生活配套上也非常完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到一个地方创业不只是我自己一个人过来,而是家庭一起过来的。所以,如何安居也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前海一方面提供人才公寓让人申请,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历会有一次性的安家补贴。而且在教育上,前海对于在当地创业的香港青年子女也有相应保障。”
在余广滔看来,以前海作为总部创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市的资源。通过深圳前海管理局和东莞松山湖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余广滔和固高科技达成了合作,将系统研发的实验室和产品展示中心“安家”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固高科技园内。如今,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除此之外,余广滔还和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文锋副教授的团队有产学研合作。
余广滔说:“我们的总部在深圳,东莞把‘硬件’制造好,而技术团队等‘软实力’又在广州。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一条沿江高速’就把我们项目的重要部分都串联在一起了,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让我可以享受不同城市的资源优势,从而让创业更加顺利。”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1月中旬刊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