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讯 “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数字化转型是进入这个时代的城门的钥匙,数字化转型也是锤炼产业链强韧性的重要路径和手段。”11月2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在第十九届《财经》(博客,微博)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产业链供应链,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定是若干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产业链供应链。”朱森第指出,当前,由于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冷战思维等因素,出现断供、回归等情形,也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受阻的现象。
在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环境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到底遵循什么使得产业链和供应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应对国际这样局面的变化?朱森第提出六个字:补、强、优、实、新、转。
补是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关键环节要补;强,是把其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优,是指产业结构要优化,空间布局要优化,资源消耗要降低,效率效益要提升;实,是夯实产业基础;新,是指产业链供应链要现代化,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探索新的模式,实现新的理念;转,是要加快转型,加快优化升级。
在朱森第看来,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字化转型是进入这个时代的城门的钥匙,数字化转型也是锤炼产业链强韧性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怎么实现数字化转型?他提出四个推进的方略:第一,多点切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跟制造业融合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第二,多措并举,要全员培训,要精益管理,要工艺革新,制度保障,观念更新;第三,多方联动,数字化转型不光是业务转型,还有技术转型,流程转型;第四,多路推进,产业集群要整个实现数字化转型,细分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企业。
在整个产业转型当中,朱森第特别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精益管理,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没有精益管理搞数字化转型,最后事倍功半;把精益管理做好了,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工艺的问题,工艺是数字化转型当中是很重要的。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朱森第认为,要从产品的数字化入手,由产品的数字化带动企业设计研发的数字化、生产加工的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再带动企业整个管理的数字化、营销的数字化,然后跟新的技术融合,使得企业变成一个数字化的企业。
“所以,产品的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抓了产品的数字化,抓了装备的数字化,有可能使得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朱森第表示。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产业链供应链是一个热门话题,频度很高,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今天把这两个热门话题放在一起,是不是好像有点生拉硬拽?我想讲讲这两者之间的逻辑。
从四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增强自己的强韧性,增强强韧性当中,我们的产业链重塑当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企业又如何着力进行数字化转型?
其实产业链供应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不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两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原来在经济全球化里,在一个领域当中,这个领域里的若干个企业形成了相互之间互相关联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产业链。作为企业来说,更关注它的供应链,在它的产品领域范畴之内供求关系,它的供应商、采购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产业链供应链,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定是若干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产业链供应链,现在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出来了断供,出来了回归,等等,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了。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考验,因为产业链供应链对制造业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其他的产业当中,我觉得还没有像制造业这么突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是否具有这样一种韧性来重塑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的制造业,第一是大,第二是全,第三是快。先看大,中国制造业从2014年一直在研究我们的强国强在什么地方,于是有一个指数衡量各个强国之间指数的变化。从大来说,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经是全世界第一。我这里用的是2019年强国的指数,我们排在第四位。排在第四位里最大的贡献是规模,就是下面深颜色的。而上面的,我们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跟美国、德国、日本比差距比较大,虽然我们这两年已经接近德国和日本,但差距还很大。
全,在国民经济的产业行业分类当中,工业有41大类207个中类,660个小类,其中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5中类,532个小类,中国制造业的门类是最齐全的。
快,2012年的时候,工业增加值是16.98万亿,到2020年26.6万亿,在全球的比重也从22.5%提高到28.6亿。由于有这样的规模大,体系全,也有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有这样一种韧性和根底来塑造我们产业的韧性,重塑产业链和供应链。当然我们的规模大,是大而不强,我们的体系全,全而少尖,我们的产业基础不够坚实,我们还缺乏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在速度快当中,我们有快而欠优。
大而不强,中国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六年来取得了成效,从大而不强,现在可以说是大而见强。从产业的全来讲,我们实施了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有一部分已经有坚实的基础。这几年又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以提高效益,减少消耗,降低排放,环境友好,绿色低碳为重点,我们产业的发展快而显出了优的地方。
在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环境下,现在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塑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到底遵循什么使得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应对国际这样局面的变化?我提出六个字:补、强、优、实、新、转。
补就是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关键环节要补,因此我特别强调,在补当中不应该是补全,把产业链所有环节都补全,更不应该全补,我们532个制造业的小类,每个小类里还会有若干个产业链,加起来成千上万条的产业链,都全补是不现实的。
强,把其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但我们也防止每个地方都讲强产业链,大家都去强的地方强,而有一些环节忽略掉了,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来说,某一个时期可能又会产业链供应链失灵。
优,我们的产业结构要优化,空间布局要优化,资源消耗要降低,效率效益要提升,这样我们的产业链才能做到现代化,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实,夯实产业基础。如果我们分析产业链供应链里的好多环节问题,最后仔细分析,归根结底都在于我们产业基础的薄弱,不是工艺不行,就是材料不行,所以这些都是归根结底我们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新,产业链供应链要现代化,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探索新的模式,实现我们新的理念,而且还要预见把握新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和重大的变革的变化。
转,要加快转型,加快优化升级,当前的任务是要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数字化时代,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
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字化转型是进入这个时代的城门的钥匙,数字化转型也是锤炼产业链强韧性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到底我们怎么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从很多企业、很多地方做的结果当中提炼出大力上推进的方略,就是四个多:第一,多点切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跟制造业融合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第二,数字化转型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全员培训,要精益管理,要工艺革新,制度保障,观念更新。第三,要多方联动,数字化转型不光是业务转型,还有技术转型,流程转型。第四,多路推进,产业集群要整个实现数字化转型,细分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从现在来讲,制造业很多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里要有主导产业,要有一个好的生态,要有一批服务平台,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还要有创新活力。由于区域里头有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集群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就能够使得这个区域的经济实现高效高速和持续的发展。所以在这个路径当中,我特别提出来产业集群的问题。
在整个产业转型当中,还有两个问题,我也特别强调,很多企业、很多地方还不够引起重视,第一,精益管理,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没有精益管理,我们搞数字化转型,最后是事倍功半,我们把精益管理做好了,或者数字化转型上同时抓了精益管理,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工艺的问题。我们的高铁轴承之痛。其实我们是轴承钢的制造大国,我们每年几十万吨供给SKF,供给NSK,他们做的轴承我们每年进口几十万套。仔细一分析,为什么现在高铁还不敢用?涉及到我们轴承钢的冶炼工艺,轴承的制造技术,无论是冶炼还是制造,都牵扯到工艺,工艺是数字化转型当中很重要的。
到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很多企业都觉得数字化转型有点迷茫,有点无从下手,我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路,从产品的数字化入手,这是可以抓得住的,由产品的数字化带动企业设计研发的数字化、生产加工的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再带动企业整个管理的数字化、营销的数字化,然后跟新的技术融合,使得我们的企业变成一个数字化的企业,这个数字化的企业就是信息互通、设备互联、人机交互等等,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产品的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抓了产品的数字化,抓了装备的数字化,有可能使得我们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对制造企业而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数字转型在手中,千头万绪也力行,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锤炼产业的韧性,就能够在险象环生的世界动荡当中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
谢谢大家!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