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方面,生态技术会取得很大成就,目前我们需要在能源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尤其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今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健康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11月27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陈劲在由《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财经网(博客,微博)和《财经智库》主办的“《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如是表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陈劲
陈劲表示,中国的技术转化率没有以前报道得那么低,很多企业的大学是不错的,比如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化成功率是3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的转化率也很高,即掌握国之重器,或者偏国防的大学转化率更高,对企业的帮助也更大。所以大学定位要精准,一定要结合企业需求做科研,一定要有深度、互惠产学合作关系。反过来说,企业要逐步提高科研水平,才能跟大学有好的合作。
在他看来,今后对高校科研定位不是完全鼓励自由探索,自由探索应和有组织的科院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科技活动过度分散,让很多科技资源浪费。关注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才能使得科技项目更适合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也更适合企业,这样才能真正把科技、经济结合得更好。大学的科研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应多从产业链安全和企业角度思考科研项目的布局,才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源泉。
以下为发言实录: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一个问题,在你们眼中未来的技术是什么,下一个让我们觉得很激动的未来技术是什么,你们认为为什么。从陈老师开始。
陈劲:生态技术会取得很大成就,目前我们需要在能源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尤其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同样也有很大的空间,宋总和三位企业家会讲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空间,生物技术今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健康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现在是多技术并发大爆炸时期,会对未来中国的企业和社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进展,这是非常指日可待的,这是我简单的预测。
主持人(谢丽容):刚才提到两个关键的东西,一个是我们需要看得更远,还有一个我们需要坚持下来,陈老师一直在帮助中小企业做创新,中小企业的决策链更短,很多时候看得更远没问题,但是要坚持下来有的时候可能会更困难,这点您怎么看,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周期里怎么做坚持这件事情?
陈劲:回到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同认知,企业家首先是敢冒风险有超前眼光的,非常关键的是要思考未来,敢于冒险是企业家非常重要的素养,另外一个企业家精神就是坚持不懈。我也是十分关注英特尔发展的经验,格鲁夫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就是坚持不懈甚至有偏执的性格,这是以前企业家精神方面诠释得不够的地方,要永远坚持坚守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要接受时间的考验,要经受很多的非议,他的韧性是比较高的,对未来企业家的素养要求不一样。两个结合起来,一个是高瞻远瞩,一个是坚持不懈,才能造就更美好素质更加的企业家群体,他们的高素养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贡献。
主持人(谢丽容):陈老师一直在点头,您说两句,宋院长理解的生态,以及技术时代,我们是不是在这个生态里面,是不是跟这个生态有关系,或者我是不能站在这个对立面上了?
陈劲:对企业来说应用更关键,实践导向,特别是要了解客户需求为核心,精准把握需求之后反求技术,技术的提供者其实非常多,光是技术驱动可能很难让企业更高价值,反而是市场驱动或者场景驱动可能更加有意义。
我们做企业,对技术的把握,一方面不断跟踪,但在形成产品方面,还要更加有聚焦,有战略定力,把两个匹配起来。企业做得好,持续保持创新活性,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企业管理要求也挺高的,一方面要保持前瞻性,一方面要保持现有体系的有效运转,两个互动起来,就像一个齿轮一样要互相嵌扣,企业发展既能获得比较好的效益,同时保持技术前沿性的跟踪问题。英特尔和三位创业者的见解,都很好的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很好把握。
主持人(谢丽容):追问您一个问题,因为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研发技术的倡导和投入,在您看来,我们现在高校、产业界的研究机构以及需要技术的公司,或者提供产品侧技术的公司,他们之间的联动就是一个技术的转化率问题,在您看来,现在中国的技术转化率怎么样?
陈劲:技术转化率没有以前报道得那么低,其实很多企业的大学是不错的,比如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化成功率是35%,北航的转化率也很高,反而是掌握那些国之重器,或者偏国防的大学技术转化率更高,对企业的帮助也更大。比如北京最好的科技园可能是北航科技园,很多人可能没想到,所以我们大学定位要精准,大学为产业服务,一定要结合企业需求做科研,一定要密切的产学合作的环境。反过来说,企业要逐步提高科研水平,才能跟大学有好的合作。企业创新能力不高很难跟大学进行交流,大学的成果也接受不了,你没有吸收能力。特别是中小企业,也要强调研发能力提升,才能跟高校进行很好的合作,这方面很关键,所以英特尔公司的研发水平部分超过大学的研发水平,应该一个是合理的定位。
关于产学合作,我的预测是今后技术转移可能会减少,技术合作会提高。这样更加有利于科技资源和人才的有效利用,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所在。
主持人(谢丽容):您刚刚提到一点,关注国之重器的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率往往更高,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推移到产业界创新的?
陈劲:这些大的成功经验就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做科研,今后对高校科研定位不是完全鼓励自由探索,自由和规定的要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科技可能过度分散,号称是自由,其实让很多科技资源浪费。强调有组织的科研,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来布局科研项,使得大学的科研项目更适合企业,人才培养也更适合企业,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结合的更好,这个工作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是很关键的,因为中小企业很需要技术,但需要大学转变身份,多从企业角度思考技术开发、科研项目的布局,成了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
主持人(谢丽容):在产业界的科技创新里面大公司的自选动作是很多的,创新公司的可选动作也很多,我想问陈老师,今年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北交所、科创板、反垄断的举措,都已经有很积极的信号了,要平衡再造大公司和创新公司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塑来激发产业界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您看来大公司和创新公司以及产业界的关系,怎么样的关系是比较平衡比较协调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早的达成技术创新能力迭代发展的目标?
陈劲:我非常刚才宋院长的观点,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技术布局和产品开发,产业思维很重要,头部企业创新能力很强,在长期中期短期开发布局都比较科学合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机会,毕竟大公司的管理体制还是有比较程序化流程化的地方,对新技术的敏感度有时候不如中小企业,这时候中小企业就要发挥作用,它们更加敏锐,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方面的优势,在某些领域比大企业领先的话,跟大企业形成技术互补产业生态建构的发展,理想的境界就是大公司仍然保持比较高的领先地位,但是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我们非常呼吁中小企业要把技术领先程度提高,中小企业不应该是弱者,在很多方面是强者,美国和以色列的中小企业很大的特点都是强者,他们跟大企业形成合作的创新生态,共同推进了产业的发展。
国家提倡的融通创新十分重要,大企业和小企业互相合作配合,形成开发的体系,苹果凭借自身的构架体系和几十万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虚拟生态,,它的技术领先度也很高,但很多技术前沿不是它自己做的,是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帮它做的。我很赞赏罗氏制药的研发战略:做好自己1%的研发,用好别人99%的研发成果,这99%的研发成果就是大学做的,就是中小企业做的。所以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从竞争思维走向竞合思维,比以前的竞争思维更有价值,也更好的让社会的资源得到很好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形成更和谐的发展,这方面我们呼吁中国的企业家要对创新的规律有更好的认识,把创新生态的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重点,而不是拘泥于自我发展,要有大局观、总体观,依托整体思维的创新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国的工程教育要进一步改革,如何更加面向实践、面向应用方面培养更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才,实践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对我们将来的企业更有贡献,也将更好地开发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