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弈原创
文丨宁缺编辑丨雷云霆登录纳斯达克157天后,滴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12月3日,滴滴在官方微博宣布,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在经历了国外股市暴跌、国内安全审查、“全家桶”式下架、业务发展几近停滞后,滴滴出行无奈退市美股,上市港股。在空窗期内,滴滴曾吞并的市场被“小老弟”们迅速占领。大象转身,网约车市场早已风起云涌。想要重拾往日辉煌,昔日的“网约车大佬”还将面临种种困境,而这场港股上市之旅,很有可能成为滴滴最重要转折点。15个月的“荆棘路”
作为今年备受瞩目的IPO,滴滴的赴美之路显得有些“潦草”。
从公开交表到上市,滴滴只花了20天,创造了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高纪录。
但滴滴却比以往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低调,上市当天既没有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上市敲钟仪式。
可即便如此,赴美上市的滴滴还是逃不过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网络安全审查。
就在滴滴上市的第二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暂停注册新用户,滴滴的拉新获客渠道被斩断。
更为糟糕的是,滴滴的APP被“全家桶”式下架。
7月9日,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旗下另外25款App,涉及顺风车、巴士、代驾、配送、金融、Uber等品牌业务。
滴滴的主营业务遭到重创后,美国资本市场对滴滴的态度立马大幅转变。
滴滴上市的第四个交易日,股价便被打回至14美元/股发行价以下,此后一路下行,股价长期徘徊在8美元/股左右。截至美东时间12月3日收盘,滴滴股价跌幅为22%,市值292亿美元。自上市以来,股市整体跌幅53%。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反复,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美股对待中概股本身就非常严格,有不少赴美上市的的企业均准备赴港上市,包括喜马拉雅、TT语音、极兔、小红书和地平线等多家传出转战港股。
相比之下,港股上市的环境更为宽松。此前,港股第二上市的门槛为市值大于400亿港元,或市值大于100亿港元且最近财年的收益大于10亿港元等。
修改后,其港股第二上市的要求下调至:a)市值30亿港元且具有5个完整财年的良好合规记录;或b)市值100亿港元且具有2个完整财年的良好合规记录等。
如此看来,滴滴选择回港上市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2
谁动了奶酪?
“一子落错,百步难回。”滴滴出行“出事后”,网约车订单急速下滑,而曾经屈居滴滴之下的“小老弟”们却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网约车司机订单量暴涨。
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8月31日,滴滴出行的订单量较上个月下降了21.1%,花小猪则下降了2.6%,而及时用车、T3出行、阳光出行的订单量环比分别上涨了113%、66.8%、33.8%。
网约车玩家们疯狂加大广告投放,用“优惠券”拉拢用户、用“免抽佣”策略拉拢司机,凶猛占领出行市场。
“XX打车发放暑期打车福利了,现在点击视频下方链接,即可领取100元打车券……”、“新用户打车低至一元,100元打车劵等你领”、“打车感觉贵,是因为你没有用XX出行。” 在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用户们经常能够刷到打车平台的拉新广告。
网约车玩家们为吸引更多用户还推出了各自的优惠政策。美团重新上线美团打车App,界面中,新人特权等优惠被放置在显眼位置,还有“邀请好友助力”式的老拉新式活动,曹操出行、T3、首汽等平台也同样如此。
而在出行市场的核心——司机的争夺上,网约车玩家们更是不遗余力地争抢。在司机端,美团打车发布了一系列招募政策,比如“限时专享3日单单流水+20%”,“最高1000元阶梯大奖”等。
其他网约车平台也紧随其后,首汽约车推出了“补贴1亿招募司机”的活动、高德出行提出了工作日7-9点早高峰期间司机免抽佣活动、高德推出多种形式的免佣福利,奖励金额超1亿元。
根据七麦数据,滴滴空窗期内,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嘀嗒出行的下载量都出现了2到6倍的增长。T3出行的下载量在7月4日之前每天保持在15000左右,7月4日当天下载量达到50000左右;曹操出行的下载量过去为15000左右,在7月3日之后出现直线飙升,达到了75000。
与此同时,网约车玩家们更是加快了融资脚步。滴滴空窗期内,曹操出行和T3出行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38亿元融资,10月T3出行又宣布完成A轮77亿元融资,且创下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记录。
空窗期内,面对曹操出行、首汽出行、美团打车、T3出行以及被高德聚合起来的100多家中小平台的“围剿”,滴滴出现流失的不仅是订单量,还有苦心建立的商业壁垒。
3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滴滴启动退出美股市场后,有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滴滴将会完成整顿,重回运营正轨。
与此同时,业内的目光也从“混乱的网约车大战”转向了滴滴的前景问题,毕竟,在互联网出行领域这一未来的万亿级市场中,出行产业的下半场已经开赛。
目前,港股还未出现“网约车第一股”,嘀嗒出行曾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至今未通过,滴滴如果能抢占先机,对后续的发展将十分有利。
而事实上,在滴滴的空窗期内,其他玩家虽然短期接到了市场,但却产生了各种乱象,以至于并未留住用户。
具体表现为投诉量暴增。据黑猫投诉统计,滴滴旗下App下架后,7月高德打车投诉环比增加168%,同比暴增1131%;T3出行投诉环比增加23.2%,同比暴增1162%;美团打车投诉环比增加68.9%,同比增加300%。
问题集中指向导航系统不够准确、App故障频出、实际价格比预估价高、司机不按时来接、不按定位来接、车内卫生环境差、司机没有防止疲劳驾驶的时间限制等。
高用户留存度,一定程度上是受口碑支撑,但这些网约车平台要么建立时间不久,要么疏于管理,短时间内承接如此庞大的订单,的确会错漏百出。
比如高德采取了“聚合平台”的模式,虽然很容易在短期内获得规模优势,但很难直接对司机进行管理;而美团跨界做出行业务显得并不专业,且美团将主心骨放在了社区团购业务上,分散了精力。
相比之下,滴滴依然有着自己核心的商业壁垒,且在短期内很难被攻破。
规模无疑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和快的、Uber中国合并后,滴滴长期称霸网约车市场,在巅峰期,滴滴网约车(包括花小猪)曾占领了中国出行市场90%市场份额。
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
除了庞大的体量之外,滴滴出行还有着运营多年累积的用户画像、精准的导航系统、优质的服务质量以及多方位的安全系统。
对于网约车来说,“安全”是乘客最为在意的,而滴滴出行在安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有安全系统、行程记录,夜晚打车还会有人工客服电话确认乘客安全,这是其他网约车平台短期内都无法企及的。
在流失的订单量和司机面前,滴滴“故技重施”,试图重启价格战追回市场。近期,滴滴向乘客端推出了省钱周卡、大额优惠券补贴等活动,甚至还推出了单天高达80元的打车优惠券,支持快车、拼车、优享、特惠快车、远途拼车,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优惠券渠道免费领取。
滴滴的商业帝国早已不止出行,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滴滴开拓了跑腿、花小猪、货运、自动驾驶、金融、社区团购等新业务,但最重要的,还是出行这一底牌,拿得住出行,稳得住市场,滴滴才能真正“不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博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