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陈婷
近日,伴随着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公布,“带货主播成正式工种”词条也登上了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信息,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带货主播成为正式工种。伴随着职业标准的出台,紧箍咒正逐渐戴到带货主播的头上,直播带货行业进一步走上规范化之路。
据笔者了解,去年以来,监管部门早已开始多管齐下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今年4月,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对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的有关行为作了规范。
伴随着直播带货日趋进入强监管时代,越来越多的直播行业乱象被曝光和查处。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5.53万元。其中“直播带货”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357.74%。
而今年“双11”前,中消协也曾点名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语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后服务无保障等。
另一方面,辛巴“假燕窝”、薇娅“田园主义全麦面包”事件,再到近期李佳琦、薇娅“欧莱雅全年最大力度促销”事件和雪梨、林珊珊偷税漏税事件,都成为了引爆舆论的焦点事件。无论孰是孰非,行业乱象都在进一步消弭对行业和主播的信任,对这一新兴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在外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需要直播从业者发挥主观意识,加强自律,身体力行地守护行业声誉。
一来,伴随着带货主播成为正式工种和有关职业标准的出台,代表着带货主播这一职业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正日益受到肯定,主播们也正日渐摆脱外界一度冠以的“不务正业”“赚快钱”等负面标签。对于主播而言,加强自律、严守职业标准,不但有利于为自身“正名”,更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再者,包括主播在内的直播带货从业者是带货产品质量的关键防线,比之外界的监管,能够更有效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个体主播而言,直播场景中消费者愿意下单,除了对价格的考量之外,更多处于对个体主播的信任,加强品控环节,把好质量关,也是在保住个人的信誉度,留住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
此外,伴随着他律的加强,监管部门正加强对平台和主播的引导、监管和查处,对从业者而言,加强自律,不但是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更是在保住自身的职业生命。
直播电商的不断繁荣,带货主播成为了高收入职业,主播不能只赚钱不担责,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所在,在选品、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的保障上下苦功,才能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留住口碑、留住人心。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