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散点多发疫情又来袭。12月8日,全国新增本土病例60例,涉及内蒙古、浙江、江苏、云南等省份。截至目前,全国现有高风险地区8个、中风险地区44个。
疫苗接种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下,“新冠特效药”将为疫情防控提供新助力。当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首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或将撬动百亿市场。
12月9日,该药研发企业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表示,面对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所有变异株,这一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都能保持活性。
“特效药”药效如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2月8日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而这也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批准上述两个药品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据悉,该药品此次获批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ACTIV-2的3期临床试验,包括847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中期结果为78%),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截至28天的临床终点,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并且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6至10天内)的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据天眼查显示,腾盛华创的主要股东包括腾盛博药、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其中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深圳市卫健委和深圳三院共同成立。
通过产学研合作,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迅速推进到完成国际3期临床试验,最终获得中国的上市批准,这款药物仅用了不到20个月的时间。
“新冠抗体药品是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从新冠康复患者B淋巴细胞中分离筛选出中和抗体,然后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备成标准化的药品。”12月9日,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在发布会上解释说,新冠抗体药品输注到患者体内后,中和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能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并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因此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冠治疗药品。
中和抗体对变异株有效吗
对于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是否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罗永庆表示,目前全球有4个实验室正在进行奥密克戎对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影响的实验,两周左右能看到结果,他对药物的有效性是有信心的。
罗永庆表示,这个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从今年1月到7月的临床试验正是变异株全球普遍大流行的时候,从最早的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所有变异株,这个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都继续保持活性。
“筛选抗体的时候,当时的策略就是要选择一对抗体,而不是一个抗体。”罗永庆解释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应对新冠变异株的有效性问题,这一对抗体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变异株对中和抗体的逃逸。
自今年6月以来,腾盛华创已经配合有关部门和医院,提供了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和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合疗法用于新冠患者的临床救治。
“截至目前,我们已无偿提供超过2500人份的药物,支持了20个城市的21家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工作,超过850例患者接受了临床救治,包括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患者,接受用药的患者年龄最大的为92岁。”罗永庆说。
“中和抗体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刺突蛋白跟其受体ACE2的结合或者阻断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来抑制病毒的入侵,而奥密克戎突变株在病毒刺突蛋白上存在大量突变。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和新冠S蛋白和不同中和抗体的结构,其中的一些突变可能会对相当一部分中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带来影响,但具体到某个抗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朝晖在1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还有哪些药物在研
记者注意到,全球目前已有20款左右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至少有10款。业界测算,中和抗体整体市场体量将达到80亿-100亿美元。
如由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与丹序生物联合开发的DXP-604中和抗体药物正在开展国内Ⅱ期临床试验,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接洽,推进海外Ⅱ/Ⅲ期临床试验。北京市已批准DXP-604作为“同情用药”在北京地坛医院临床救治。
“康复者血清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血清的数量毕竟有限,利用中和抗体进行治疗的原理与血清治疗相同。中和抗体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谢晓亮曾在中关村(000931,股吧)论坛上告诉记者,利用其在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专长,联合北京佑安医院,从60位康复期病人身上筛选出8558种病毒蛋白结合抗体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体。
变异株给新冠特效药提出了更高要求。谢晓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道:“我们有一个候选药DXP-593就被德尔塔株逃逸了。它的药效很高,反而给病毒施加了巨大的进化压力,新冠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抗体失效。”而抗体失效则意味着此前的投入付诸东流。
除了新冠中和抗体药物之外,四季度以来,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研发在快速推进。
11月4日,全球首个新冠口服药获批,默沙东宣布其研发的Molnupiravir在英国上市,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新冠肺炎。
国内,苏州开拓药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正开展小分子药物的攻关。相比中和抗体药物,有专家认为,小分子药物在产能、价格方面相对更有优势。
“现有小分子药物的主要靶标是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而相关药物结合靶标蛋白的关键位点在奥密克戎上并没有发生突变,因而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影响可能不大,但考虑到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仍然存在突变,药物是否受到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钱朝晖表示。
国金证券表示,预计未来会是“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治疗药物”三管齐下,共同控制疫情。目前我国已有3个新冠疫苗加强针获批,新冠疫苗整体销售额持续增长。总体来看,新冠疫苗产品在2021年的销售额将达到500亿-600亿元的体量。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