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快报
2021
12/13
08:34
亚设网
分享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当然,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会议除了对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方面政策进行部署外,还就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应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五方面问题进行着重阐述。

稳字当头: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2021年经济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首次提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8%,全年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速,能超额完成年初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将高于世界其他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

但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较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稳健供应链带来的出口替代效应,国内消费和投资相对疲弱。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4.9%,在散发疫情、大宗商品高位运行、煤电紧张、房地产调控收紧、汽车缺芯等多重冲击下,经济增速呈现加速下行的态势。这也影响着市场对2022年的预期。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总体偏紧,专项债效果并不明显,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很低,消费总体偏弱、投资低于预期。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全年预计增速在5%-5.5%左右,需要宏观政策加大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明年疫情的影响可能并不能完全消除,外部环境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大家普遍预计明年进出口增速会回落,但回落到什么程度事先难以准确估计。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5%左右,可能略高于5%。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明明表示,明年最大的利好就是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赤字率至少不应低于今年(3.2%),要拉动有效需求,促进经济良性循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应尽快出台一些涉及国计民生、中长期的重大项目。货币政策要尽快刺激信贷增长,可考虑降低LPR,降低贷款利率,对中小微、制造业、三农等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宏观政策会加大力度,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能实现5.5%的增长。由于明年外需出现一些波动是大概率事件,需要提升扩内需力度,来对冲外部波动,稳住经济基本盘。消费的提振有短期政策,也有中长期政策。短期政策包括消费券、促进汽车消费等。明年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长租市场等,也会对扩消费起到促进作用。中长期政策包括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落实共同富裕行动纲领,补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沉着应对百年变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就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其他方面政策进行部署。

比如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22年,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述七方面政策均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更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内部的确定性对冲外部不确定性。

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观点认为,疫情结束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恢复正常,这个判断可能过于乐观。欧美对中国的围堵,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的重视,未来可能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我们当前因为疫情获得的供应链红利,所带来的外资外贸繁荣,其可持续性很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推动“十四五”规划真正落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2%左右,这是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5时代。这七方面政策都是围绕“稳字当头”展开,很核心的在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国经济过往的循环是房地产、金融循环较多,未来要打造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供给能力的关键。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可以继续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货币政策方面也可以通过结构性政策对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给予支持。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能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进而提振消费,拉动国内大循环。

会议指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表示,要有效应对全球产业出现的分散化、多元化、地区化、本土化趋势,降低芯片短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国际海运运力紧张等问题对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的影响。一是集中力量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对关键领域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防止关键领域断裂风险。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固优势、促协同,进入产业集群发展,巩固产业链。三是扩大贸易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落实好RCEP协议以及参与CPTPP等框架的合作,共享中国大市场产业升级的红利。

稳预期:明确五大关键点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比如关于共同富裕,会议指出,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关于资本,会议指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关于防风险,要求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科学考核,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防止简单层层分解。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部分领域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可能加速暴露,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个别房企债务风险暴露,有关部门正在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置,与此同时应审慎做好稳房价、稳预期工作,避免房地产行业硬着陆。

罗志恒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的积极贡献,有助于稳定微观主体预期与信心,设置“红绿灯”意在强调资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资本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要避免出现拉闸限电式运动式减碳。实现双碳目标,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要遵循中央所强调的“先立后破”,只有在绿色技术支撑下形成了新的供给能力,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平稳转换。要创造一个让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微观基础,双碳目标的实现应允许各地区、企业有较大自选动作,鼓励他们去探索可实现的路径。

(作者:周潇枭 编辑:张星)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