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银行助推低碳金融发展经验

快报
2021
12/14
14:35
亚设网
分享

作者|汪小亚  任秋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博导;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授信管理部高级经理、碳金融课题研究小组核心成员」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

《中国金融》|银行助推低碳金融发展经验

低碳金融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语言和焦点话题。国外金融机构早已布局低碳金融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笔者在与伦敦、巴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银行业同仁进行沟通探讨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部分境外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实践,分析了国际低碳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并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提出了几点建议。

境外同业低碳金融发展的亮点

英国:深耕碳市场,推出碳交易综合解决方案

英国同业依托欧盟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积极推动碳交易相关业务发展。一是开展碳交易中介服务。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碳交易平台,以经纪人的角色直接参与交易活动。例如,巴克莱银行是首家为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碳交易平台的英国银行,是碳市场最大的流动性提供者之一,自2005年1月以来,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量已超过3亿吨。同时,自2005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计划启动以来,巴克莱银行一直处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最前沿。该行制定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对该计划所涵盖部门可以排放的某些温室气体设定了一个总量上限,参与者在这个上限内获得免费配额和/或购买碳排放配额,在拍卖市场或二级市场上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易。该制度有效限制了可以排放的碳总量,对实现碳减排承诺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进行碳资产与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部分金融机构基于两种基础碳资产(碳配额与项目减排量)开发碳期货、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等碳金融衍生品,为客户提供避险服务。例如,巴克莱银行在2006年10月推出场外交易的核证减排期货合同。此外,在英国的金融机构还通过联合成立交易基金的形式直接参与碳交易,例如,汇丰联合瑞士信托银行、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建立了2亿欧元的碳排放交易基金,直接投入碳交易市场。

新加坡:政府助力低碳金融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

新加坡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发展绿色融资与绿色信贷,参与搭建碳交易平台,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方案。

在助力绿色融资方面,为了方便中小企业获得与可持续表现挂钩的融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了全球首例绿色和可持续性挂钩贷款津贴计划,通过发放津贴帮助企业聘请独立第三方提供咨询服务,鼓励银行制定相关贷款管理框架,帮助银行验证贷款的可持续性,以便企业顺利获得绿色融资。

在完善碳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着力推动当地的国际碳交易平台建设。新加坡交易所、星展银行集团、淡马锡控股和渣打银行集团携手合作,计划在2021年底推出Climate Impact X(CIX)国际碳交易平台,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担任顾问。该平台主要承担市场生态建设功能,提供碳交易所与项目市场,参与银行能够通过服务客户转型和参与市场建设积累相关数据、优化风控模型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方面,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牵头,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联合创办了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SGFC),该中心于2020年10月成立,创始合作伙伴包括中国银行、高盛、汇丰等9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该中心致力于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包括撰写研究报告、提供线上培训及证书培训、举办绿色金融线上研究联盟会议、开展技能差距和培训需求市场研究等。

法国:完善碳足迹监控机制

法国主流银行近年来的整体战略布局均凸显了消除碳足迹的目标,并为此推出了系统的碳足迹计算方案、监控机制与减碳措施。

在运营碳足迹管理方面,法国同业加强了对碳足迹的数据监控,并通过抵消、补偿、税收等措施切实促进减碳脱碳。例如,法国巴黎银行安排CSR团队收集了本行在20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有关能源、材料消耗及商务旅行的指标数据,监控减排目标并提出环境绩效改进策略;同时,加入碳补偿计划以抵消剩余碳足迹,比如,参与旨在保护和恢复肯尼亚森林的非洲Kasigau项目,以及与Good Planet基金会长期合作资助印度的清洁能源项目。法国兴业银行实行内部碳税,每年核算每个核心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碳足迹,并以每吨二氧化碳10欧元的标准征收内部碳税,将收入用于鼓励减少碳足迹的环境效率奖。

在业务发展方面,法国银行在各类产品和服务中创造性地融入碳抵消机制,以满足与减少碳足迹相关的市场需求。碳抵消是指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消另一方面的碳排放。法国巴黎银行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合作推出气候行动平台Climate Seed,该平台运用模型和算法帮助客户投资可持续项目、补偿日常活动的碳足迹,为促进生物多样性、推动欠发达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法国巴黎银行还将碳抵消机制整合到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中,开发了一种将客户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产生的碳足迹与支付价格组合进行计算的特殊模型。

中国香港:参与制定行业准则,推出一揽子金融产品

香港地区同业积极参与行业准则的制定,推动行业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是签署“波塞冬准则”,推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中银香港、花旗银行与法国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波塞冬准则”,将融资向节能环保船舶倾斜,推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目前融资金额超过1850亿美元,约占全球航运融资额的一半。二是推出一揽子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汇丰以大型企业及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业务切入点,积极开展资本市场相关顾问服务、创新指定用途贷款安排、拓宽低碳基金投资途径;特别是在绿色债券方面,汇丰在Dealogic 2020年绿色、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人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渣打银行根据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原则推出了可持续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三是加大绿色债券规模的新兴债券架构陆续出现,例如,将债券所筹集资金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的蓝色债券、协助企业向低碳转型的转型债券、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的债券等。香港特区政府于2018年首次推出“政府绿色债券计划”,并在最新公布的《2021~2022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扩大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将借款上限由之前设立的1000亿港元提升一倍至2000亿港元,且计划在未来五年根据市场情况发行共1755亿港元等值的绿色债券,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计划之一。该债券的发行遵照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充分体现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其他市场实现绿色互认。该举措旨在推动香港债券市场多元化发展,为环境与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升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为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发挥示范与教育作用。

国际低碳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近期,国际上在绿色金融标准、ESG评估、产品研发等领域呈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国际绿色金融标准仍有差异但在逐渐融合。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有序发展 的基础,有助于规范市场主体绿色投融资 行为,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全球 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和欧盟有明确的绿 色分类标准。由于双方在标准制定原则、 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禀赋方面的不同, 中国、欧盟绿色金融标准在绿色项目界定上依然存在差异。2021年4月出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采纳了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相较于2015年版本删除了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清洁利用的项目类别,与欧盟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协同。在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融合了中欧各自目录的特点和优势,对推动中欧绿色投融资合作、引导跨境气候投融资活动、降低跨境交易的绿色认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各大机构相继推出ESG评级指标。ESG是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伴随ESG理念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中一些影响力较强的评级机构在主体信用评级之外,还开展了ESG评级工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参考。如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标准普尔公司、穆迪公司等都推出了自己的ESG评级。各公司的ESG评级体系虽存在细节差异,具有各自的评价重点,但均围绕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对机构进行评价,督促金融机构重视ESG表现并将其融入日常管理及经营中。

气候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2020年10月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发布的《2020年进展报告》显示,TCFD框架已得到来自全球55个国家、1500家组织机构的支持,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较《2019年进展报告》发布时增加约85%。其中,仅企业支持者的总市值就达12.6万亿美元,金融机构支持者管理的资产共计近150万亿美元。以汇丰为例,其在2020年推出了近30页的TCFD专题报告,按照治理、战略、风险和计量的框架对其应对气候风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披露。

融资主体由绿色项目向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客户扩展。传统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常常以绿色项目为主体,向新能源、绿色交通、清洁生产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持续发展挂钩产品是指将融资条款与发行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债务融资工具,票息随借款人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浮动,以促进借款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战略。2019年9月,Enel在美国市场发行了首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该种债券引起了市场积极的反应。根据彭博(Bloomberg)的统计,20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为89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量已达329亿美元,市场发展迅猛。

低碳金融与消费金融不断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银行将绿色金融产品由对公大客户逐步向个人及家庭推广,不再局限于为风电、光伏等大型项目的建设提供融资,陆续推出绿色住房抵押贷款、绿色汽车消费贷款、绿色能效贷款和绿色信用卡贷款等,推动绿色普惠和绿色消费信贷的发展。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对于居民购置民用太阳能(000591,股吧)设备给予便捷的融资服务。

对我国商业银行助力低碳金融发展的建议

坚持科技引领,完善碳金融标准与系统建设。保证低碳金融业务数据的真实性是低碳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碳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低碳金融的标准相对模糊,自动化识别及系统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人民银行要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更为统一的、切实可行的低碳金融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应强化金融科技力量,运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发涵盖信贷、债券等全品类的碳金融打标系统,准确识别各类碳金融活动,提升环境效益数据的计量精确度,为商业银行制定碳金融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打造多元化业务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囊括绿色存款、绿色贷款、绿色消费、绿色普惠、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上市融资、绿色并购、绿色理财、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直投的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体系。在绿色信贷方面,应着力改善信贷结构,提升对公绿色贷款占比,补全个人业务短板,重点关注弱周期行业与先进绿色技术。还应加大开发绿色产业贷款、节能减排贷款、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存款等专属绿色金融产品,并依托各地绿色产业集群和绿色生产生活场景,利用好地方政策,开阔视野,将产品创新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突破口。

坚持夯实基础,提升碳足迹识别能力。碳排放数据是衡量企业客户所面临的气候风险和进行资产定价重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能源、制造和消费环节中开展碳足迹识别并建立碳账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连接多方经济主体的关键纽带,商业银行应作出更积极的努力。一方面,应加强对投资组合碳足迹的数据监控,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引导客户开展碳足迹识别工作,为企业减碳脱碳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应开展自身碳足迹识别和管理,积极推进绿色办公、低碳运营,并研究制定运营碳中和时间表及行动方案。

坚持参与共建,发挥碳交易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作用。碳交易是为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重要市场机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一方面,建议商业银行通过对接碳交易市场,探索以碳交易为基础的企业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为重点排放企业提供碳交易以及碳定价服务,并为森林碳汇等绿色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建议具有能力的商业银行可申请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进行做市报价,有效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动性,强化价格发现功能,更好地发挥碳价对于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坚持激励机制,完善低碳金融的配套措施。碳减排项目往往具有期限错配、信息披露要求高、成本收益不匹配、外部效应难量化等问题,会影响业务部门为项目提供融资的积极性,需要有充足的激励机制进行抵补。商业银行要从服务国家实体经济的大局出发,结合商业可持续性,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考核、授权、规模、价格等方面对绿色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保障措施。在制定激励措施时,也要关注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向基础薄弱或高碳行业集中的地区倾斜更多的资源和力量。

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中资银行应充分发挥境外机构在国际合作上的联络优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入相关国际准则与国际组织,参与相关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树立自身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领地位。例如,成为TCFD的支持机构、加入ICMA、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等。与此同时,各地境外分行应继续做大做强“绿色业绩”,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做好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申诉回应工作,为披露工作和国际组织的履职奠定良好的基础。■

(致谢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王燕和瞿亢、巴黎分行的彭未和刘扬、新加坡分行的胡新泉和沈瑛、中银香港的王镇强等;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