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提速 中国缘何坚持“以我为主”货币政策?

快报
2021
12/17
08:33
亚设网
分享

中国通胀率远低于美国,无需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多重挑战,需要采取相对灵活的货币宽松措施。

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发布最新货币政策决议,决定缩减购债规模,从每月减少150亿美元变为每月减少3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利率预测点阵图显示,将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加息3次,加息幅度与节奏较此前明显加快。

面对美联储加息步伐提速,金融市场开始担心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或触发人民币汇率大幅回调与资本外流风险加剧。

“事实或许与上述担忧恰恰相反,即便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相对坚挺走势,中国资本跨境流动仍将延续自主均衡态势。”一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外贸高景气度延续令中国拥有较高的外贸顺差,加之全球资本持续加仓人民币金融资产,足以抵御资本流出压力;二是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增长基本面,有助于资本跨境流动持续均衡,很难出现资本大进大出状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势。这背后,一是市场已充分消化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降低;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稳健性持续提升,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应性有所增强;三是中国宏观基本面稳健,外汇市场日益成熟,对外负债结构不断优化,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

“未来中国不但不大会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还会延续‘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经济学家直言。中国通胀率远低于美国,无需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多重挑战,需要采取相对灵活的货币宽松措施。

在他看来,尽管此前中国央行调降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整体而言中国仍将延续稳健货币政策。若市场流动性趋于泛滥,不排除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适度回笼资金流动性,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物价相对稳定。

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认为,即便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令中美利差趋降,全球资本对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热情不会减弱。在疫情持续冲击全球经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大型资管机构将各国经济增长基本面作为资产配置的首选因子,调低了货币政策分化因子权重,此举使中国资产受到全球资本的追捧。

12月16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表示,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中国不跟随加息的底气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提速,部分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押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将从宽松转向收紧。

“目前,支持这个观点的华尔街对冲基金为数不少。因为他们已习惯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长期保持同步松紧。”上述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究其原因,一是若美联储加息提速而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无动于衷”,可能导致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二是新兴市场国家汇率也将随之大幅下跌,引发更复杂的宏观经济风险。

“此前,土耳其没有跟随美联储缩减QE而加息,反而大幅降低利率,导致土耳其里拉兑美元汇率年内跌幅超过50%,触发土耳其国内通胀压力日益高涨。”上述对冲基金经理说。

但是,也有大型资管机构认为上述押注“失败几率极高”。因为中国经济状况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截然不同:一是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因通胀率持续高企而不得不扣动加息扳机时,中国通胀率仍保持在合理范畴,无需被迫加息;二是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将货币政策从稳增长转向抗通胀时,中国相对较低的通胀率,令中国央行更有底气继续保持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中国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通胀状况,也是触发两国货币政策分化的一大原因。”前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经济学家指出。相比来看,11月美国通胀同比涨幅创下逾30年新高,美联储货币政策不得不转向“抗通胀”;但中国仍能延续“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能保持“以我为主”货币政策的最大底气。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减弱等新挑战,需要央行采取相对灵活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复苏与提振经济增长预期,为实体经济稳健增长“保驾护航”。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境内投资机构甚至认为,若中国经济需求持续收缩,不排除明年中国央行还将采取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精准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众多大型资管机构一面笃定明年中美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分化,一面相信这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持续坚挺与全球资本加仓中国资产的趋势。”上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指出。他们认为,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经济摆脱疫情持续冲击,并保持稳健增长,使人民币资产更具收益性与安全性。

此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提振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信心,带动更多海外企业加大对中国的实体产业投资,使中国更具实力抵御资本流出压力。

12月16日,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以来美联储缩减QE声音不断,但今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的外资投资)达到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约合1572亿美元)。

无碍人民币汇率持续“坚挺”

尽管16日凌晨美联储释放加息步伐提速信号,但人民币汇率依然坚挺。

截至12月16日17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CNY)徘徊在6.3667附近,较前一个交易日小幅上涨9个基点。

究其原因,一是此前华尔街金融机构已提前预计美联储明年会加息三次,因此美联储点阵图新动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大幅削减;二是大型资管机构并不认为美联储加息步伐提速将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回落,也不会触发中国资本大举流出的状况。

“11月中旬以来,尽管美联储加快缩减QE与加息的预期明显上升,但全球资本仍持续涌入人民币金融资产,表明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并未对全球资本加仓中国资产造成明显冲击。”一位中国香港的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分析。原因在于,一是在奥密克戎新疫情的冲击下,大量全球资本再度涌入中国资产避险;二是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令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带动更多投资机构将资金投向人民币资产。

“高通胀导致更多国家不得不采取紧急加息措施,全球金融市场正掀起一轮反向投资潮。”一家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具体而言,全球投资机构更看好仍延续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资产,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基本面更加稳健,相关资产收益性与安全性也更具吸引力。

(作者:陈植 编辑:马春园)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