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雨/摄
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领城市,深圳的经济发展形势、发展路径备受关注,尤其是今年三季度深圳经济增速在多个维度的对比中排名靠后,引发诸多讨论。在此背景下,证券时报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于12月14日在深圳举办“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哈工大(深圳)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联合承办,邀请来自企业、创投、学界、媒体等各界人士就此展开讨论和思考。
本次会议由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主持,深圳市原副市长、现哈工大 (深圳) 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唐杰教授作为主讲人,参会嘉宾还包括北科生物董事长胡隽源、欧陆通电子董事长王合球、力维智联董事长徐明等企业界代表,深圳创投公会会长、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深圳市前景科技创新系统研究院院长张义,以及哈工大 (深圳) 多位学者。
与会嘉宾认为,深圳经济短期增速下滑,有贸易摩擦、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导致的外因,也有自身产业动能转换的内因。深圳的高端制造业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较复杂,涉及显示器、芯片、内存、电池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涉及多个上下游行业,一旦某个环节断裂,整个产业链可能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是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因此更容易受全球供应链风险影响。从内部原因来看,由于房价上涨原因导致的企业运营成本升高,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成为影响深圳经济发展的原因。
唐杰表示,从深圳的角度来看,政府的创新政策如何有效,在于能否推动产业链内部的技术共享和提升,能否支持和带动行业整体的专利增长,还在于专利能不能变成利润。如果政府的创新政策能基于这些角度来制定,将可能破解我们在创新当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从而使我们真正以创新驱动增长。
陈玮表示,深圳仍是全国创业环境最好、政府服务最好、市场化最好的地方,这三个优势没有改变。深圳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两样东西:金融与科技。深圳接下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业、创新、创投,缺一不可。
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张义认为,第一,经济要形成创新驱动能力,这个创新的能力不仅仅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是整个城市战略性的创新能力。第二,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人才链和组织能力要能够跟产业体系相匹配。第四,资源配置方式要发生变化。
“在区域竞争中,深圳真的是要拿出改革的决心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案。”张义表示,深圳对于关键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一定要配置资源,把它留在深圳,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吸引能力。“深圳怎么能克服高成本的劣势,怎么给企业一个留下来的理由?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做重大的变化。因为那些变量是战略性的变量,所以我们发展经济的方式也一定要做战略性的变革,才能对冲这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哈工大 (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王睿新认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企业的事情,这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政府在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这是深圳最本质的优势,能够保持这些优势,是我们对深圳长期增长的信心所在。
“我对深圳经济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深圳科技创新的能力非常强。”在哈工大 (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张豫看来,深圳可能正处在一个动能转换的阶段,原来老的动能在下降,但是新的动能可能目前比较平稳,等它过了平稳阶段向上走的时候,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均衡。他认为,深圳有着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一直很重视创新对经济发展拉动的作用。目前看到的经济增速下滑,只是一个表面上总量的东西,可能内部有一个结构功能在转换。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