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还要继续摸石头过河

快报
2021
12/17
08:34
亚设网
分享

证券时报记者 蔡江伟

“大雪”过后的一个下午,深圳依然艳阳高照,来自产、学、研、投、媒等各界的数十位代表,在南中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深圳前三季度经济表现的话题,来了一场头脑风暴。从构思到组局,依然是熟悉的深圳速度。

数字无言,前三季GDP增速只有7.1%的成绩,不光在一线城市,以及国内所有万亿GDP城市的俱乐部里,都是垫底的位置。有人认为,深圳又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有人说,深圳只是暂时落后,但底子还在,短暂放缓只为蓄势待发;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用各自的视角来解读深圳这份成绩单,得出的答案依然千差万别。

深圳是有自我特色的。最早成为经济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再到先行示范区,创新之风引领全国。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就是那个观察中国的最佳视角。深圳也是有自我审视传统的,资源禀赋的先天条件、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都决定了深圳的发展之旅并非一路坦途。不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大讨论,还是本世纪初深圳被谁抛弃的争鸣,抑或是随后深圳市政府提出的四个难以为继,如警世恒言。总有一批善于思考、勇于行动的人站出来,为深圳的发展添砖加瓦、建言献策。但近些年来,深圳给人的感受是,忧患意识比起之前,好像少了那么一点点。

深圳凭借过去四十年的成绩,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当深圳摸着石头过河后,其他地方却或明或暗地摸着深圳过河。渐渐的,深圳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优势,好像也不那么明显了。在创投等一些传统的优势领域,深圳从绝对领跑变成了多足鼎立;在一些新兴产业的布局上,深圳还被人弯道超了车;每有企业外迁,深圳的高房价等话题总能借势刷屏,成为舆论的焦点,哪怕高房价会否影响创新能力,目前尚无定论。而以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小政府、大市场模式,在新形势下,对其功效也有了不同的评价。

但是,年轻的深圳,接下来依然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正如过往一样,这条路上从来就不会有现成的方法论,或者所谓的标准答案。唯一正确的,就是在变化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当别人都想成为深圳之际,深圳需要的,恐怕不是担心让别人成为自己,而是来一场自我革新的再创业、再出发,以保住深圳特区的含“特”量。

有幸参与这场座谈,见证集体智慧的碰撞,火花四射,受益匪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