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变身科幻产业聚集区,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快报
2021
12/17
08:34
亚设网
分享

从2019到2021,北京发布的“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已到收官之际,城市复兴新地标最新进展如何了?

12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北京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前,首钢园区通过改造、新建,已经从老工业基地变身成为科幻产业聚集区,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蝶变,在城市变迁中稳步向现代化迈进。

老工业基地变身科幻产业聚集区,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冬奥带动工业基地复兴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数据,计划实施三年来,新首钢地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共计46个项目完工,区域项目支撑更加稳固。

当前,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比赛场馆,新首钢地区涉奥工程建设基本就绪。首钢滑雪大跳台(全球首个永久保留)交付使用并启动造雪工作。北京冬奥会注册中心和制服发放中心(UAC)、冬奥会主运行中心(MOC)、技术运行中心(TOC)、国家电网冬奥保障指挥和展示中心(EOC)也已完工并交付冬奥组委。北京冬奥公园开园,首钢冬奥广场片区和工业遗址公园片区获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命名并正式揭牌,建成北京最大的户外滑板和攀岩场——首钢极限公园。

老工业基地变身科幻产业聚集区,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交通方面,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S1线金苹区间(金安桥站-苹果园站)正空载试运行,石景山交通场站、首钢滑雪大跳台临时交通场站投用。

此外,首钢园区正持续补齐餐饮休闲、便捷停车、商务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冬奥特许商品零售店、香啤坊、星巴克咖啡投入运营,有序推进首钢园区道路、园林、文物保护等公共设施移交,全面实现首钢北区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

同时,以首发、首秀拉动体验式新消费、新业态,对入驻新首钢园区的品牌首店给予优先支持,与“墨甲”音乐机器人互动体验等14家全国品牌首店完成签约。

依托工业元素打造科幻乐园

科幻产业与国家科技软实力同向而行,也是首钢园区一大关键词。

筒仓、料仓、炼钢炉……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内,随处可见老旧厂房的痕迹。首钢园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汇聚创新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加快科幻产业创作人才集聚、高新科技制作场景及体验场景营造、科幻活动交流与版权交易平台建设等工作,搭建产业生态,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科幻人才储备充足,科幻影视和出版市场活跃,科幻产业基础雄厚。根据《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北京的城市科幻指数位列全国第二。聚集在此的大批领军的科技企业及AR、VR、AI、大数据等科研机构,为北京发展科幻产业提供坚实的土壤。

老工业基地变身科幻产业聚集区,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首钢园内,一栋以“瞭仓”命名的建筑引起了记者注意。据首建投公司项目高级经理丁平华介绍,瞭仓是由北京亚太文融数据技术研究院运营的文化综合体。场馆前身是首钢铁粉储料仓,改造后的场馆充分保留了工业遗存痕迹,并依托科幻科技应用,为场馆赋能了多种科幻玩法和消费体验。

在娱乐打卡之外,瞭仓也承载着北京科创造梦的伟大愿景。丁平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提升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科幻电影、动漫、阅读等重点领域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流浪地球》等科幻影片的热映,国内科幻产业及消费市场正步入黄金发展期。瞭仓项目之所以选择首钢落地,是因为建筑本身的工业元素具备‘赛博朋克’的先天优势,十分吻合科幻风格。”

据悉,金安桥项目共9个建筑单体,总建筑规模7.7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工作已经结束,年底全部实现竣工验收。

丁平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园区积极推动中关村(000931)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落地金安桥1号楼,已吸引23家科幻企业在园区注册落地,初步形成科幻产业聚集。为保障办公人群及游客餐饮配套需求,金安桥区域目前已引入味妙烤鱼、港式茶餐厅宽饭、義公子冰煮羊火锅、加拿大咖啡Tim Hortons和cozytime咖啡厅,还设置两处员工餐厅,未来还将持续引入其他餐饮、银行、零售等高端商务业态,以满足该区域生活配套需求。

首特钢园区转型高端金融产业

与首钢园区的改造不同,首特钢园区在转型中走出了一条停产、新建的新路径。

据悉,截至三年行动计划收官,首特钢园区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首特绿能港科技中心15、16号地2021年底率先建成。15号地项目,研发设计用地2.8公顷,建筑规模13.7万平方米。与之对面相望的16号地用地面积2.5公顷,总建筑规模9.7万平方米,全部按照绿色三星级标准建设。两座建筑面积共计约占园区的十分之一。

首特钢公司开发部部长陈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首特绿能港科技中心15号地项目的建设,是首特钢停产转型的首个项目,作为高技术企业的集聚基地,项目建成后对集聚高端产业、加快特钢公司企业转型、实现特钢公司的存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解决特钢公司停产后企业转型及职工安置问题。陈丰介绍,特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员工数达到18000人,到2011年停产时,大约有3400名员工,随着近年来人员分流、更替,如今成功转型留任的员工大约有500人。“包括我自己现在做开发,之前就是做工业水处理的。多数员工现在也成功转到了规划、设计、物业管理、经营方面。”陈丰说。

16号地项目是为中国光大银行(601818)定制建设研发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共有研发中心、数据中心、能源中心三栋建筑。陈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国光大银行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品牌号召力巨大,引进中国光大银行并建设全国性研发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对于首特钢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具有重要带动及示范作用,可以平衡首特钢园区先期启动项目开发资金,解决园区开发前期资金短缺问题,对石景山区域经济增长也有着很大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16号地项目是石景山区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引进的重点项目,项目确定落户以来,为石景山接连引进多个优质金融资源。今后,首特钢园区也希望借助光大银行的辐射带动效应,向高端金融、科技产业园区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韦璐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