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内容由编者整理自雷军公开演讲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6072篇深度好文:9256字 | 22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2021年,牛年;12月16日,是雷军52岁生日。小米科技的发展为他送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2021年8月,小米科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38位……
但是恰恰就在上一个牛年生日那天,雷军的心情却很复杂。
根据《人物》杂志《雷军豹变》一文描述的场景。2009年12月16日,雪夜,在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咖啡馆,当晚雷军喊朋友喝酒,毕胜、黎万强、李学凌等金山旧部和朋友在列,雷军在伤感、挫败和矛盾的情绪中度过,一边唏嘘不已,一边一瓶接着一瓶地灌下喜力啤酒。一群人都越喝越多。11点半,雷军才开口说,今天是他的40岁生日。
毕胜回忆,当时的谈话基调是反思:“(雷军)讲他的劳模人生,是不是错了?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从领导哲学,到做事哲学上是不是有错。”
聚会临近结束,大家说40岁了,总结一下。雷军留下一句话:“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这句话与后来广为流传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异曲同工。那时,小米还没有成立,雷军也还不是雷布斯。雷军觉得那时的自己一事无成,觉得自己穷得只剩下钱。
后来雷军在接受访谈时解释说,“这对一般人是没法理解的,大家觉得你有点‘装’,所以我讲完这真话被骂惨了,其实不是,就看你的追求是什么,如果你从小就想做一个伟大事业,然后你到了四十岁你觉得你不伟大,你内心的挫折感是很强很强的。”
伟大事业?他指的是怎样的伟大?他想抵达的地方又是哪里?
(本期音频由倒映有声AI语音合成技术支持)
一、雷军的“三位老师”
*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带领初创团队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小米”开始发芽;
* 2018年4月6日,小米迎来8周岁生日。小米核心销售额突破千亿,团队已接近2万人。同时,已经在积极筹备IPO,估值近千亿美金。
1.向同仁堂(600085)学习,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
柳传志以前推荐过一本书,叫《基业长青》,是关于如何创办百年企业的。于是我就问自己,怎么办一个百年企业呢?我首先想的是,在中国,谁做到了百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同仁堂。在研究同仁堂的时候,我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
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设想一下,假如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毒大米、三聚氰胺、雾霾吗?
但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同仁堂的老祖宗又讲了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这一句话,是关于怎么保证第一句话被执行的。
这让我很受震动。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全球的观念里,就是生产劣质产品的地方呢?
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中国人太聪明。其实就是喜欢走捷径、喜欢偷工减料,才让大家有这样的印象。如果我们想基业长青,那就得真材实料,而要想坚持下去,就要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我认为要基业长青,就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当我想到这儿以后,我又问,有没有千年企业呢?其实有,宗教。宗教其实就是信仰。所以说不管是多少年,想办成一个持续永恒的事业,就得有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信仰。
思考过这个以后,我干小米时就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我们做产品的材料,要全部用全球最好的。夸张地说,我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贵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对于一个从零创办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了一大截。但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处理器用高通,屏幕是夏普,最后组装也找全球最大的平台——富士康。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产品过剩的时代,如果不认认真真地把产品做好,那不就是忽悠吗?
我做了25年技术,如果这个东西我自己都没用过,我自己都不觉得好,我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推销吗?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同仁堂的故事。
2.向海底捞学习,口碑源于超预期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海底捞。2011年,我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可是看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学会了。我发现海底捞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口碑。
怎么能把口碑做好呢?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口碑营销,可是你一旦想到营销,这件事情就死了,你首先要想,什么样的东西才有口碑。
我看完这本书就去了海底捞。跟其他火锅店一样,海底捞的环境很嘈杂。但让我惊讶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员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他的服务型行业,比如民航业,空姐们虽然比海底捞的服务员更漂亮,制服也更好,但是,她们常常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状态。相比之下,海底捞服务员的笑容真的能够打动人。
我就问海底捞的服务员:“你当个服务员有啥好笑的呢?”她跟我说:“我40多岁下岗女工,一直找不到工作,结果海底捞录用了我,七八年前就给我每月四千元的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我对此很受触动,海底捞连员工都感动了。所以我决定,小米的客服,在北京首先能比同行平均工资高30%,四千块钱起,不惜代价,最高能到一万二。如果我不能对员工好,员工会怎么对我们的客户呢?
微博上以前有过一个段子。有个客人在海底捞吃完饭后,想将餐后没吃完的西瓜打包带走,海底捞说不行。可是他结完帐时,服务员拎了一个没有切开的西瓜对他说:“您想打包,我们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西瓜给您带走,切开的西瓜带回去不卫生。”
哇,那一瞬间就把客户打动了。所以讲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口碑了吗?
其实后来我还去过帆船酒店,当时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了迪拜。一进帆船酒店,感觉金碧辉煌,好像真的贴了金子,但现代人的审美不会觉得这是奢华,而是土。所以我就觉得很失望,这难道是全球最好的酒店吗?
我想是因为我预期太高了。现在回想起来,帆船餐厅好得惊人,但是我的预期如此之高,以至于我真的失望了。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帆船酒店的服务肯定比海底捞的要好,但是他没有超越用户的预期,海底捞破破烂烂的,进去闹哄哄的,但是包括服务员的笑容在内,很多细节征服了每一个客户,所以海底捞的口碑是无敌的。
有了这样无敌的口碑,还需要做广告吗?所以小米公司成立初期,我没有成立市场部,也没有做公关。刚开始MIUI只有一百个用户的时候,我要能hold住。
我相信口碑,我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好东西大家会心甘情愿地帮你推广。
又比如双十一,凌晨一点多钟下的单,第二天早晨六点就送到了。用户说小米的物流丧心病狂,刚买完几个小时以后,货就已经送到了,这个就是一个能够打动用户的小细节。
所以我想跟大家谈的第二个就是,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当你去经营口碑时,我相信你的口碑就一定会有提高。口碑不是新媒体营销,其本质是认真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能够打动消费者,我觉得这是关键。
这是我参考的第二间公司。
3.向沃尔玛、Costco学习,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谈完同仁堂和海底捞,我要说的第三间公司是沃尔玛。
55年前,老山姆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杂货店。他发现那时美国流通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45%,这其实是很黑的。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只赚别人一半的钱,只做22%的毛利率呢?天天平价,销量可以是别人的好几倍,肯定能挣钱。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价”做成了沃尔玛创办的slogan。
但是仔细想想,当别的连锁店赚45%的时候,只做22%,理论上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亏得很厉害,这是市场竞争的原则。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只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国人就会愿意开车到十英里以外。所以他就不在市中心办,而是找了一个旧仓库,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只有22%,他也还有几个点的净利润。
结果,沃尔玛用了三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高效率。
我们的商学院教了一堆错误的观念,包括我们这些投资者们,永远在问“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当然可以,骗用户呗!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就涨价,还有别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吗?
我现在投资,特不喜欢毛利率很高的。中国市场上什么东西都贵得离谱,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很贵。
2015年,我跟金山的一帮高管去美国。那时我们的CEO张宏江,是从美国回来的,原来微软的工程院院长。他一下飞机,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好市多,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后来同行的七八个人也去了,回来以后都很激动。
我感到很奇怪,猎豹移动的傅盛就给我举例,两个新秀丽牌子的大箱子,平时在国内大概卖9000多元人民币,Costco只要150美元,合900元人民币。
美国的房子、土地、人工什么的,都贵,但这两个箱子,价格只有国内的1/10。我们的人民拿着美国1/6、1/10的工资,“享受”着雾霾,却要付10倍的价钱,这是为什么?
我后来研究Costco发现,这个公司确实厉害。他们的信条是:所有的东西,定价只有1%~14%的毛利率。任何东西的定价要超过14%的毛利率,就要经过CEO批准,还要再经过董事会批准,非常麻烦。
我看了他们的财报,7%的平均毛利率,在美国做大型连锁零售,这是不挣钱的。所以他们通过会员费来盈利,要买东西的必须成为会员。
2000多万的会员,每人一年100美元。Costco的店面大概只有沃尔玛的1/4,每种东西只有两三个品牌,都超级好,也超级便宜。结果我们都成了Costco的会员。
所以我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吗?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在低毛利的情况下,怎么高效率地工作才是厉害的地方。
小米刚开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我们的关键在于,把小米的整体运作成本控制在5%以内。前年是4.1%,去年是4.3%,不谦虚地讲,我们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们的哲学是: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我们的模式太复杂了,简单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首先是复杂,然后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沃尔玛跟Costco这些零售业给我的经验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来定价,高效率就是王道,没有高效率,这个公司会赔得一塌糊涂。
二、雷军的5点创业感悟
* 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雷军第一次到港所敲锣,敲完锣后他问自己:“是否有勇气再来一回?”
*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雷军第二次到港所敲锣,敲完锣后很有底气地回答记者:“我们正走在伟大的路上!”
1.不要在盐碱地里种草,要做风口飞翔的猪
过去金山的事,鲜有我没有掺和的,当年金山没有大成,有我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金山的同事们非常勤勉努力,而且聚集了一群最聪明的工程师。但这家创立了16年的高科技公司,却整整花了8年时间才完成上市。
人在痛苦中才会思考,在我人生进行到40岁的时候,我领悟到,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我思考的结论是:要顺势而为。要顺势而为,就要做移动互联网。
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那么小米把握的是什么机会呢?为什么这个台风这么厉害呢?其实小米精准的踏到了智能手机换机的时间点,诺基亚不行了,苹果刚刚起来,小米应运而生,用了一套全新的模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成了中国第一。
风口论让很多人以为我是机会主义者,但是如果没有厚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
创办小米时,我说服自己,在刚开始的一两年时间里,要极其低调,高度保密,脚踏实地。直到把产品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站出来说话。光是组建最初的合伙人团队,我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2016年的小米,风雨不断。大家都希望我们赶英超美,但我们才成立 6 年,大厦不是一天砌起来的,我们在每一个领域都要夯实。
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只脚踏实地的猪,就是要有猪的谦卑,我觉得我都是猪了,还有什么能被击败的呢?
2.要做爆品,就要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经历过2015~2016年的下滑后,2017年,我们的出货量开始了显著提升,市场份额重返了世界前五。
小米凭什么实现逆转?因为小米的产品主义就是:“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我们2011年做小米时采用全球顶级的供应商,到2012年做红米的时候,希望全部采用国内器件,从而带动国内产业链,第一次做完40万台后发现产品达不到我们的使用标准,国内其他巨头用这套解决方案也做了手机,我用完感觉很卡,机器根本不可能上市。
手机行业要提前3到4个月订货,我们已经定了40万台,那个星期特别纠结,因为成本大概是3个多亿,我后来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卖,那时是我们刚做小米一年多的时间,3亿多的现金对我们压力是很大的。
后来跟很多供应商反复的沟通和交流,能退的全部退掉,最后亏4千万人民币。
所以最后红米的用户体验非常好,红米第一代出来以后我们销售3500万,在国内单机是天文数字的销量。
小米发展至今,有很多用户说,进了小米之家或者登录小米商城,可以“闭着眼睛买”,因为可以放心。
创业者一定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极致的意思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3.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拼命认真地工作
23岁入职金山后,我再也没换过工作。到38岁辞职时,这一份工作我坚持了16年。
在金山,我获得了「劳模」的称号。每天16个小时,一周七天不休息,长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我告诉黎万强,管理之道分为国民党打仗和共产党打仗两种,一个是“兄弟们,给我上”,一个是“兄弟们,跟我上”,我们肯定是共军的打法。
在金山开发网游《封神榜》时,我就批评方兴东不够身先士卒,兄弟们都加班到两点,你为什么不在?
一直到现在我自己都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除非天塌下来了,星期天是不工作的。
2017年9月份,我拜访了三星的三个副社长,聊完合作后,我问人家几点起床。两个副社长是早上6:30上班,另外一个是5点上班,先去办公室跑步一小时再工作,晚上6点下班,但一般要应酬到10点左右。
听完我心理就平衡了一点,每个人的付出都超过大家的想象。
后来我看了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很有感触,整本书三分之二的内容就在讲3句话: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认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看完书我很感动,稻盛和夫被日本人称为经营之神,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
我可能无意中使用了他说的,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拼命认真地工作。
我觉得,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企业家也不像公众理解的,轻轻松松就成功了。在成功的路上,其实只有这一个秘诀:认真拼命地工作。
4.要有一股克制贪婪的狠劲
2018年,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小米6X发布会上,我向所有用户承诺,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用户。
不光是手机,我们在众多领域都同样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彻底改变了行业面貌,大大加速了产品普及。
像1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以前定价普遍在200元以上,我们定价69元;主流空气净化器原本定价好几千元,我们把定价拉到了千元以内……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的名字叫小米,定高了是违背小米价值观的,我们要做的是感动人心的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价格厚道。
“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轻率的自我标榜,要真正做到,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克制贪婪的狠劲。
坚决执行5%硬件综合净利率红线,就是践行小米的公司使命。这不仅是我们对用户长久的承诺,也是对自己持续的鞭策。
而这一切其实源于一本改变我一生的书,叫《硅谷之火》。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武汉大学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我的心里燃起了一团火,从此有了为之奋斗的信念:做一家伟大的企业,影响足够多的人。
三、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
* 2021年3月30日晚间,小米发布会第2场如期举行。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表示,“这是小米全体合伙人反复考量的结果,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 根据小米集团副总裁王翔2021年12月13日在36氪WISE2021新经济之王峰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小米宣布造车以来,收到了两万多份简历,核心团队已超过500人,并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小米第一款车。此时再回看雷军宣布造车时的演讲,就更能体会雷军的“蜕变”。
2021年3月底,我约了一个文化人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他就是许知远。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一片生机盎然,我们聊得非常投机。
我跟他是非常不同的人,背景也非常不一样。可能唯一的相同点,就是我们大学里学的都是计算机。
我很好奇,像计算机这么好的专业,他怎么想转行去做记者、办杂志呢?他也很好奇,我过去30年的职业生涯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次的变化和蜕变。
1.3次蜕变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的确经历过很多次重大的蜕变。如果用发烧友的话讲,就是给自己刷过几次ROM。在这里,我跟大家聊三个吧。
第一次“刷ROM”,是在金山的时候,那时我28岁。
我热爱写程序,觉得会写一辈子。1998年,求伯君求总推荐我出任金山的总经理。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刚开始我不愿意,我更喜欢写程序。但求总坚持,我打算先干着试试看,等有了合适的总经理,再回去写程序。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改变了我一生的意外。有个同事,帮我整理电脑时,一不小心把我的硬盘连同备份盘,都完全格式化了,我那些年存下来的代码都没了……我到现在都记得这个同事的名字叫刘光明。
这下没有退路了,我就只能专心去干总经理,这逼着我后面学管理、学市场和学销售,从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次是2007年,我离开金山后,做一名专职的天使投资人。
这个选择,跟我之前创办卓越网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卓越网是我2000年牵头创办的,曾经是当时最大的电商网站,但因为融不到足够的钱,2004年不得不把它卖给了亚马逊,成了亚马逊中国。
当时中国的创业者,不知道如何创业,也很难融到钱,创业过程极其艰辛。对创业不易,我有非常深的体会,我希望能做创业者的朋友,真心真意帮助他们。这样,我就成了最早一批做天使投资的人。
谈到卓越网,直到今天,还有人问我,当初卖掉卓越网,你后悔吗?我不后悔,不过很少有人能理解这其中的痛苦。
2017年,我在美国西雅图拜访贝佐斯时,他一上来就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照顾好你的卓越网。
第三次,2016年,在小米遭遇挫折,生死存亡之际,我不得不亲自接管了手机部。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成了硬件工程师,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带着大家补课,补制造业的课。经过长达五年、不间断的学习和补课,我们在硬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手机销量也重回了全球前三。
硬件工业,我自己也算是入门了。
2.蜕变的体会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有的是被动的应变,有的是主动的选择。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毕竟,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感谢这些痛苦和磨练,可以说,没有这几次“重刷ROM”,就没有今天的雷军。
持续蜕变,持续刷新,才能赢得更有趣的人生。所以,我才喜欢上了跑步,在清晨的阳光下奔跑,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3.决定造车
从2021年的1月份到3月份,对我而言,又是一段迎接蜕变的新的旅程。
2013年,我拜会过两次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当年我就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也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
造车一直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这些年来,在小米高管会上,我们也偶尔讨论过几次。直到2021年1月15号那天,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自1月15日那天,我们开始认真调研。很多朋友劝我们干,“小米对硬件对互联网都很懂,你们应该立刻开始干。”他们还说,“你们同行都在做,如果不做,你们就落伍了。”
也有很多人好心劝我们,汽车行业非常复杂,投入按百亿计,周期特别长,很容易掉到坑里,你们是外行,估计搞不定。还有,别人已经干了五六年,你们现在干,太晚了。
这个决策对今天的小米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那段时间,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当初,我们进入智能手机行业时,一无所有,当时的竞争对手们哪个不是巨头,我们依然取得了今天的奇迹。今天,小米已经世界500强,实力比十年前强了太多。我们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呢?
其实只有一个难度: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在宣布造车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希望我们造车?为什么大家认为我们一定能赢?我想是因为,大家相信我们,有能力做一辆大家喜欢的好车;相信我们,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还有全球无数的米粉支持。
同时,我们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这对小米不是一个小的风险,但十年创业的小米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目前小米有了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
这是我们2020年报中披露的数字,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迄今最好的小米,正以高昂的士气,大步迈向新的征程。
从1月15日到3月30日,75天的时间,我们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我们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将用科技的力量,全力为米粉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这团使命之火,始终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
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
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科技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初心。
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我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从这一刻起,我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做款好车,我们还是一定的自信和底气的。只要大家愿意等,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2021年4月6号,是小米的11岁生日。11年一路走来,在这个时刻,更加特别理解成长的意义。
什么是“生生不息”?现在我可以跟你分享我的答案:
生生不息,是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信心。
生生不息,是不断求新的精神和生机勃勃的希望。
生生不息,是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推动世界终究不断向前的壮丽画卷。
这就是小米,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一直奔向远方的征程上,永远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生生不息的未来!谢谢大家!
本文参考资料:
《雷军在联想的演讲实录,揭秘了小米的成功之道》BY王非,猎云网;
《上市后的雷军:给创业者的5点生死建议》BY金错刀频道 刀哥,创业见闻;
《雷军下场造车:最后一次创业,小米现金有1080亿元,亏得起丨CEO说》BY曹天鹏,钛媒体AP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企业内训 | 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 课程团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企业深度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