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又到了总结今年、谋划明年的时候。对于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指出当前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重压之下,实体经济艰难喘息。鉴于此,“稳”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在新闻通稿当中提及25次。央行、银保监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均强调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无疑是稳增长的基本盘,中小微企业不仅数量多,更是承担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就业,关涉背后无数家庭的生计。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四方面部署举措,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除此之外,关于眼下仍在发酵的头部房企债务危机、持续了一年的金融科技巨头强监管,监管层又是如何表态的,传递出怎样的政策风向?
01
金融措施“四箭齐发”支持小微企业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凸显,主要表现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疲软,资金流动性情况也愈发严峻。11月份中国PPI同比上涨12.9%,虽然涨幅比上月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显示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犹存。造成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很多来自外因,而非由于其自身经营不良所导致,这种情况下需要整体性宏观政策支持。就金融支持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箭齐发”措施:一是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央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二是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三是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四是完善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贷款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规定。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二两项政策都是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央行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的措施。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国常会决定将两项措施进行转换并继续延期,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给小微企业发展吃下一颗“定心丸”。根据国常会针对“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的表述,预计2022年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将继续加码,并从政策推动转为更多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会贷”的能力。02服务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从金融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着力点。
当前,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明确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今年广受政策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到今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2021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机构根据科技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依法合规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直接融资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方面显然更具优势。今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意在打造资本市场支持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的腹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现,未来资本市场将更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绿色发展方面,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支持。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绿色贷款2.83万亿元,占前三季度新增贷款总额的16.9%。预计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落地,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03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下滑,从投资、消费等多个方面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多家知名头部房企先后陷入债务危机,行业风险加剧。
对于房企债务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但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部分强调,“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明年相关风险防范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个体风险向整个行业扩散的传导路径将被封闭,更不会允许其对金融安全形成冲击。考虑到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预计房企融资将适度放松,支持房企合理融资,包括房企的正常开发、并购及相应的贷款、发债需求。
在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下,会议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可以看到,近期上海、浙江等地已出台了力度较大的建设计划。
因此对于居民住房贷款需求,预计政策面将支持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前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矫枉过正”偏差将会减少。
04
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
从去年蚂蚁集团上市被紧急叫停开始算起,平台经济反垄断、金融科技强监管的周期已经持续了一年。从阿里、美团领天价反垄断罚单,到监管的一次次约谈和调查,反垄断监管在2021年呈现出系统化、常态化的态势。
现在来看,2022年这一势头也并没有要减弱的迹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银保监会强调,依法规范和监管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央行表示,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我国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主要遵循三点思路:一是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在这三点思路框架下,目前已经采取的具体监管实践包括:
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制度,要求开展金融业务的平台公司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叫停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异地吸纳存款和跨地区发放贷款;
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平台公司全面剥离与个人征信相关的业务,通过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基础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如针对大数据杀熟、过度信息收集和诱导消费等问题,《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今年出台。
而处于监管风暴中心的蚂蚁集团,一年来业务整改也在低调推进。这包括成立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花呗、借呗启动品牌隔离,严格区分自营信贷产品和合作信贷产品;通过参股钱塘征信的方式,让个人征信业务真正做到第三方独立;计划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
总而言之,就是“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金融接受监管,科技创新发展;
归根结底,设置好“红绿灯”、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是中国平台经济治理开出的“药方”;
加强规范,是为了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可以预见,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将是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这将有利于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EW财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