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灵动科技创始人齐欧:移动机器人的红利期至少还有10年

快报
2021
12/23
18:41
亚设网
分享

小巨人|灵动科技创始人齐欧:移动机器人的红利期至少还有10年

“技术范儿”是齐欧给人的第一印象。

经济观察报记者见到过他3次,每次他的穿着都一丝不苟,发型如一,回答问题时彬彬有礼,喜欢用三四个角度多维回答,严谨到滴水不漏。讲到技术问题怕你听不懂,找来一张白纸画图给你看。即使创业后一肩挑技术,一肩挑销售,忙到满世界打转,他也依旧保持着自己铁人三项等户外运动的个人爱好。

他身上有这一代移动机器人公司创业者的典型特质:有擅长的技术,有国际化的背景,还积攒了管理经验。2003年大学期间齐欧参加国家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工作后在当时最著名的外企大厂微软、SAP、甲骨文担任高管,一路晋级,30岁左右获得“全球Top100成就者”,从外企跳出后创办灵动科技,成为了第四代移动机器人领军者。

记者问他,在外企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创业?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打通关了呀。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时机成熟了。

灵动科技成立于2016年,那一年,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已经推出航拍一体机,百度李彦宏宣布要All in AI,人工智能领域也出来一批名声璀璨的科学家:吴恩达、李飞飞、张亚勤……国家层面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于齐欧自己,他完成了产品开发、销售和管理的原始积累,也保持着对机器人的热爱,是时候开始做自己的机器人了。

今年,对于齐欧是忙碌与飞快的一年。不到一年时间,灵动科技融资两轮,移动机器人销量翻倍,在国外建立了办公室,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齐欧很庆幸自己5年前的选择,“现在回头看,风口期其实就只有短暂的两三年,如果2018年以后做,可能就没机会了。”他觉得,自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为什么不能是中国公司?

12月13日,坐在北京一间科技感十足的办公室里,齐欧仍对此前外企公司里的场景记忆犹新。

“推开微软的大门,是中国面孔,推开SAP的门,也是中国面孔,推开甲骨文的门,还是中国面孔。”那时他就想,中国员工这么能干,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一家做科技创新的大公司呢?

与国外大型依靠技术起家的公司,如微软、甲骨文等相比,中国公司之前似乎缺了些科创的基因。唯一可以技术领先并且服务全球客户,可以和世界巨头抗衡的,只有华为。再后来,大疆慢慢也做到了,“中国肯定不止这两家企业,会有更多,我们想成为那更多里的之一。”

因为个人兴趣,齐欧选择了移动机器人赛道。这与年少时的经历有关,2003年,他大四,参加国家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之后虽然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但也在持续关注。国外的机器人行业其实发展很早,70年代就已经有四大机器人家族,而移动机器人从一代磁条、二代二维码、三代激光机器人,都是国外领先。齐欧觉得,前三代移动机器人,其实更多是自动化的运行设备,本身并不智能,他想要做出真正智能的机器人。

2016年,机会来临。那是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大爆发的一年,经过一整年的思考和观察后,齐欧决心做视觉导航自主移动机器人(以下简称视觉导航AMR),即第四代移动机器人,这一次,国内与国外技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或许还可以是一个实现科技领先的机会。

灵动科技的名字是齐欧起的,寓意灵活运动,以和前三代移动机器人进行区分。他特意起的中文名字,因为不想再跟人解释oracle就是甲骨文,SAP就是思爱普。公司成立之初只有5个人,初始代码是他一个人敲的,公司早期运作的钱,也是他自掏腰包。2017年1月,有机构看到了灵动科技,开始投资。今年12月13日,灵动科技完成C轮近2亿融资,历史累计总融资过亿美元,在同赛道中处于领先。

4年前有了视觉导航AMR的雏形,2年前开始应用,今年实现了商业落地的规模化复制,短短5年时间,齐欧给灵动科技贴好了视觉导航AMR的标签,这种移动机器人,可以像无人车识别马路牙子一样,识别到工厂里的路和人,不再需要厂区提前铺设轨道或二维码。

除了国内的京东、顺丰等客户外,齐欧已经把产品卖到国外,在日本和美国都设立了分公司。几乎每天,灵动科技都会收到来自日本、美国、欧洲或者南美的一些需求邮件,他们想买中国最新一代技术的移动机器人。

这个行业每个月都有创新

最近,灵动科技与TCL公司的合作中,实现了一个机器人领域的全球创新,这让齐欧非常兴奋。

TCL公司园区本身就有移动机器人,不过,他们之前使用的是一代磁条移动机器人,需要在已有轨道上行驶,灵动科技提供的,是第四代视觉移动机器人。两代不同版本移动机器人在同一个有轨道工厂里,很容易撞车,怎么办?

最终,灵动科技通过车路协同的方法完成了要求。TCL公司开玩笑说,他们不经意间,在现场实现了5G背景下,车路协同IoT和机器人的一个实际的自动驾驶协同方案。

第四代移动机器人,和前三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让移动机器人有“眼睛”,会“思考”,能“自我判断”,它们不需要在既有轨道或二维码上行驶,而是可以自我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决定。

“很难的。”齐欧向记者感慨。早在2017年,灵动科技就已经有了视觉导航AMR雏形,两年前才实现商业化应用,直到今年终于实现大规模复制。这后面,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硬件、服务器、IDC都得自己搞,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今天如果有人想做一个SaaS软件,有直接可参考的PaaS、IaaS,但回到2001年你能怎么办?”视觉移动机器人也是如此,一切都得自己来。

创业之初,齐欧只是对机器人感兴趣,做了5年后,他发现,这一行,现在有非常大的红利。不仅是技术红利,自动驾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5G技术、IoT技术,一切都方兴未艾。更重要的是,整体工业在新基建背景下的大升级,“基本上每个月都会产生创新技术,这也是我们作为机器人行业从业者非常兴奋的一点。”

时至2021年,机器人红利在商业上也已经体现。上轮融资到现在,9个月时间,灵动科技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在百家行业龙头企业大规模复制。覆盖了物流、3C、零售、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多个行业,通过其打造的全球领先移动机器人通用软件平台,可以实现一套软件系统,无代码更改,支持多个行业。

机器人红利也与国内制造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有人曾问齐欧,为什么不像国外移动机器人公司一样,专注做某个细分行业,而是同时进军这么多行业?齐欧忍不住笑了:因为国外没有这么多制造业啊。

“中国生产全球90%的手机,90%的笔记本,90%的小家电,我们汽车产量是美国的1.5倍,我们也已经开始生产飞机了,中国拥有所有的客户和产业链,如果你把公司开在澳洲,根本没有这些行业,所以他们只能聚焦。”

而且,中国硬件制造的效率高到出奇。齐欧不止一次提过,他这周五把电路板设计方案发出去,下周一就能收到深圳返回的硬件产品,这在美国完全不可想象。

在国内大环境下历练,现在,灵动科技能制造出用国外四分之一的价格,却拥有1.5倍性能的移动机器人。他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国没有科技创新公司的难题,终于快要破解了。

红利期至少还有10年

由于疫情以及用工荒,2020年到2021年,国内外工厂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大增。对于灵动科技,这个大风口才刚刚开始。

今年10月,灵动科技在日本一家工厂部署移动机器人,10月7日快递到达,10月8日拆箱,10月15日,工厂完成验收,“8天时间完成数十台视觉机器人从开箱到验收,应该是全球最高的效率了。”齐欧对这个成绩颇感自豪。

目前,灵动科技在北京有一个300人的团队,苏州有1500平办公室,深圳有500平,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和日本的东京也设立了分公司,产品卖到了阿根廷、柏林,明年上半年计划服务超过5个国家,一切都在飞快向前跑。

“这个行业从现在看,做10年是做不到饱和的。未来10年都会有100%快速增长。”接受完采访,天色已经漆黑,齐欧匆匆赶去和同事开产品会,在机器人这个行业,现在就是这样时不我待的速度。他甚至顾不上想怎样坚持工作40年,或是怎样把公司开到102年,“To B行业不像互联网,做完你就没了,To B公司都是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还挺好的。”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