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成为焕发企业“新生命”的“营养”,推动传统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转型成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图片来源:中国联塑
这其中,有典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如何升级便成为一种“风向标”。作为我国塑料管道龙头的中国联塑(2128.HK)历经多年的发展壮大,深悟发展之道。当前,该公司加快自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转型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不断突破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联塑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80亿元的大型企业。这背后原因众多,但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向,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二是持续对自身的“锻造锤炼”。
那么,“锻造锤炼”是如何实现呢?首先,在产品生产方面,中国联塑进行了科学管控,该公司对生产运营的整个环节实行控制,旨在力保质量的同时兼顾安全,这也是其产品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其次,体现在该公司对生产效率的追求,2021年上半年,中国联塑产能利用率达到80.5%,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而在施工旺季的下半年该公司产能的利用率势必进一步提升;最后,是前瞻抢先的市场布局,为“联塑”品牌打下扎实根基,多年以来都是行业首选率第一的品牌。
另外,塑料管道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因此集中度将开始不断往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开始聚拢,即渗透率也将持续提升。中国联塑作为该行业龙头,明显享受到行业发展特性的增益效果,且直观反应在该公司2021年上半年在各市场的增长率上。
据同花顺(300033)iFind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联塑在各区域的营业收入均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在传统的优势区域华南,同比大幅增长25.77%;在后发布局的东北与华北地区尤为亮眼,两个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突破了50%,分别为56.4%、52.02%。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率、占有率进一步增加。
而就营业收入的绝对额来看,中国联塑更以绝对优势力压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永高股份(002641)(002641.SZ)、伟星新材(002372)(002372.SZ)、雄塑科技(300599)(300599.SZ)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48亿元、23.87亿元、10.67亿元,而中国联塑同期营业收入147.23亿元,高出三家上市企业的一倍,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不过,傲人业绩背后离不开产能的提升,产能提升又进一步刺激规模效益显现。从中国联塑的发展轨迹来看,该公司除加码扩张生产基地外,主要通过对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以提升产能与产能利用率,以此增厚壁垒,增实竞争力。众所周知,工业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解放出产能,而工业自动化程度则直接影响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是制造企业的立足之本,就单看中国联塑2020年在自动化升级改造方面的投入,就近2亿元。
自动化的后升级时代,是如何更好的搭载信息化,完成向工业4.0的升级。中国联塑的智能生产制造系统MES,按业务建立了相应模块,通过信息操控中心这一“大脑中枢”集中操控,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运作与数据的收集,驾起了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系统之间的桥梁,实现了生产车间与计划部门的数字化数据联通,优化、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内外部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外兼修,重仓研发加深技术内涵
“非洲尖毛草6个月才长一寸高,但雨季以后,便可长到2米,这是因为它在一寸高的时候,内部已经有很强大的根系。”企业同样如此,需要经历从无到有,到多,再到强的过程。
很直观的看到中国联塑在依托上一代技术实现自身壮大后,深刻体会到技术带来的力量。在考虑到传统技术以难以适应未来工业再升级的发展,便迅速决策借助新一代技术,比如5G、云计算等创新,搭建平台,以资源共享的模式来实现人力资源、仓储物流、成本控制等内部管理的优化,解决了传统的工业软件系统“烟囱式”的信息孤岛问题。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车间就是心脏,直接决定了企业“硬不硬,智不智”,那么从生产设备到生产产线、相应工业配套软件的搭配同样需要“过硬”。中国联塑从智能设备至生产车间,全面向智能智慧化迈进,其使用智能工业机器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建立智能化无人车间,加大对物流、生产制造信息化的建设,以实现生产数据化管理,提升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效率,更精准匹配新基建背景下各主体对不同建材需求,整体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节能减耗。
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一直是制造工厂繁重琐碎的一道工序,也是阻滞其智能化的痛点,通过“经验主义”减低了检测效率,变相增加了企业成本,而智能机器通过“感知器官”—即机器视觉能轻易检测出加工零件表面划痕、凹陷等,这一难题也被迎刃而解。因此,中国联塑的自动化智能制造车间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9.8%以上,极大减少了资源耗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间接上,也为整个生产系统产生了全面综合的正效益。
另值一提的是,2020年,中国联塑在研发上投入了9.47亿元,受理的专利达到208项,其中,发明专利高达68项。
可见,中国联塑通过对生产线、智能化设备的同时升级,辅以自动信息化管理极大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人力效率,资源生产率,环境效率等方面效率,也使其在高精尖实体企业之路上越走越厚实。
强企之路,构建数字智能发展新格局
工业互联助推企业进行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又直接影响企业智能化的进程。中国联塑数字化应用在管理活动的各环节,还应用在其各大产业板块,基于整个生产、管理系统构建了一整条信息化平台。
中国联塑早前曾披露,为适应业务发展搭配了多套数字化系统,奠定了扎实的工业物联基础,以此实现全价值链信息化整合,再利用IOT、5G、大数据及智能分析,加快其数字化转型。由此,中国联塑专门建立了一只具有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团队。
为使数字化更支持自身可持续发展,中国联塑还投资建设了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由此收集到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将成为其日后宝贵的财富,将构筑起该公司日后强有力的竞争壁垒。
数字化一方面让直接管理人员通过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原因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减少偏差,优化了整个投入产出过程;另一方面,智能制造还直接提升了管理质量,通过各地销售数据极大辅助决策人员进行订单预测,根据市场行情控制产量。在整个生产管理层面上有效解决了传统依靠人工经验判断的痛点。由于工业信息数据会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该公司同样重视工业信息的安全,对其保障要求的级别达到了金融级。
显而易见,智慧工厂为技术人员带去所需实时数据,以帮助其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大为提升了设备的稳定性,保证了中国联塑生产的高质高量;另外,市场人员、管理人员还能通过市场行情数据更好地进行产品生产预测分析,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以此斩获更丰厚的利润、享受更多的品牌溢价。
2018年开始,中国联塑实现以机器人为中枢、多组设备集成、数据互通的智能生产单元。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下,为其直接带来的效益是综合人均产值提升了67%。其代表性的PE电热熔车间,更是仅用三年就实现产能效率提升200%、人均产量提升500%、合格率从76%提升到97%、产品单一成本下降10%。
在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工业企业加速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通过数据把传统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工业企业加速智能化升级,进而挖掘出企业巨大的产业潜能,以适应未来发展。
11月,我国住建部表示将扩大我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范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管理。新需求也对应着新要求,当中,率先利用新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才能满足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技术发展推动企业升级,中国联塑抢先顺应新风向为其产业布局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其发展打开了新格局。
制造业是强国基石,也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企业通过势必需要通过智造升级以提高产效比、管理效率和拨高企业整体综合素质,以助力中国制造2025,更好的推动我国工业4.0的进程。有种速度,叫联塑速度,中国联塑当前智能化成果已见成效,2021年11月,中国联塑打造的智能化智慧工厂被评为佛山市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远领先于同行,始终走在行业最前端,是行业中当之无愧的“智造急先锋”。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