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帮扶机制 防止规模性返贫

快报
2021
12/28
18:34
亚设网
分享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并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其中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备受关注。

规模性返贫是指某一类型人群中较高比例人口同时返贫,或某一区域同时出现较大数量返贫人口。与单个零星的返贫案例相比,规模性返贫产生的社会影响大,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成障碍,需要引起警惕并及早防范。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三五”期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均超过1000万。可以想见,短短几年间数千万人实现脱贫,由于部分脱贫人口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或者收入中对政策性补助依赖较高、脱贫质量不够稳定以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少数脱贫人口仍存在返贫风险。而且,最近一年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低收入人口也可能因为遭受外部冲击等原因而致贫。此外还包括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返贫压力加大。

今年初,决策层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际,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以说是“三农”工作重心过渡时期的底线和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前提。

针对政策性补助依赖较高、脱贫质量不够稳定人群,需要开发式与保障式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所谓开发性帮扶措施,即帮助返贫高风险人群和返贫人口开发自身的劳动力与其他资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有助于提高帮扶的有效性与持续性。然而,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或短期内难以通过开发式帮扶脱贫的返贫人口,必须及时采取保障性帮扶措施,维持返贫人口的正常生活、实现脱贫。

此次会议亦强调,要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同时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享受现代经济的发展红利,包括打通农产品(000061)的产销、农民在闲暇时可到城市参与劳动提高收入,等等。这需要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通过在县范围内公共服务的供给来推进现代化,并非刻意将人口大规模移到城市。

从另一个角度讲,则需要长期性的制度建设与短期性的应急帮扶相结合。即建立相对稳定的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制度,规范防返贫风险的主体机构责任、标准、程序、主要方式和资源保障,保证防范返贫风险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当然,在防范化解返贫风险中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采取应急帮扶措施,及时阻止返贫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防规模性返贫还是更大目标的乡村振兴,都应该发挥社会力量。虽说政府应在防返贫的组织协调、资源筹集与动员、帮扶脱贫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如果纯粹靠财政资金输血,可持续性是存疑的。政府需要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将乡村振兴工作市场化,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如对生产经营效率低、市场风险大的产业帮扶户,采取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帮助等方式。

全面脱贫工作的胜利得来不易,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阶段的开始,未来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帮扶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这一更大的战略目标。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