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江苏首条跨市城轨——宁句城际(S6号线)正式宣告开通,镇江句容被拉进“半小时通勤圈”。加之,同时开通的地铁2号线西延线,地铁版图实现东进西扩,运营里程达到427公里,排名上升至全国第5位。
图片来源:交汇点客户端
同一天,宁马、宁滁、宁扬项目同时开工,南京、马鞍山、滁州3市皆是市委书记或市长出席开工仪式,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可以预见,随着这些骨干项目的推进,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网络也将加速成型。
此前,国家发改委点名支持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城市,有南京、福州、成都和西安。南京都市圈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首个获批,更因为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的都市圈——近半数成员来自邻省的安徽。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04922
不过,这几年安徽省会合肥的异军突起,对南京形成竞争之势。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城市既是南京都市圈成员,也属于合肥都市圈成员。
身处两个“互相重合”的都市圈,南京与合肥之间是怎样的“相爱相杀”,南京跨省“带圈”能给其他城市群带来哪些启示?
首条跨市城轨
图片来源:新华社作为江苏省内首条跨市城轨,速度快是宁句城际的最大特点。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交通院总工程师王树盛表示:“列车设计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而南京市内地铁一般设计时速80公里。”从镇江句容乘坐这趟列车,换乘南京地铁2号线,一小时即可到达新街口,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河西片区。这意味着,南京正式将句容拉入半小时通勤圈。中心城市和边际城市的无缝连接,好处不言而喻。“头部企业在南京、配套企业在句容”,已逐渐成为两地的默契。句容市委书记潘群表示,句容将依托重大交通项目带来的空间重塑、要素重组、动能重聚,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核心优势,精心做好宁句城际轨道交通沿线规划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着力打造具备“城市形态、工业产出、枢纽优势”的枢纽经济区,最大程度集聚更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加快向枢纽经济、数字经济、消费经济拓展转变。在江苏省内,感受到“南京红利”的不止镇江(句容)。扬州作为苏中城市,地理优势远不及长江南岸,跨江发展成为重要的突破点。去年末,连淮扬镇铁路的通车给扬州带来“重塑区位”的重要契机。外界认为,此番宁扬城际的加速推进,不止是实现了其融入省城半小时“通勤圈”的梦想,更使得扬州“紧密接轨上海都市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沿江区域中心城市”有了更多可能。作为扬州“前哨”的仪征市先行一步。今年9月,扬州市主要领导调研时指出,不止于区位,仪征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较好,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有效承接南京“外溢”的科教、人才、产业等资源要素。实际上,早在2014年,江苏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印发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自此,“推进宁镇扬同城化”成为江苏省级层面谋划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长江的地理阻隔和三地城际建设的滞后,是其同城化进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如今,随着城际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三地空间上的“同城化”成为可能。以句容为例,王树盛此前表示,“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在向生产性服务业、金融及法律咨询等高端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涉及功能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需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协同分工,形成资源的高效配置,带动双方经济共同发展。”南京跨省“带圈”实际上,南京不止向东,将镇江、扬州揽入同城化的“怀抱”。南京向西,宁马、宁滁城际也同时开工建设,这距离其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不足两月。
宁马城际起自南京西善桥站,终至马鞍山当涂南站,路线全长约54.23公里;宁滁线起自南京北站,终至滁州站,路线全长约55.35公里。这两条市域(郊)轨道交通线路的速度目标值均为120公里/小时,未来通车之后,有望实现南京与马鞍山、滁州分别30分钟和40分钟的快速联系。
南京至马鞍山市域(郊)铁路(南京段)线路走向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安徽马鞍山、滁州分别处于南京的西南和西北,均系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其中,马鞍山早在2000年就已加入南京都市圈,并且成为了最早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城市之一。这两条线的开工建设,也意味着南京距离安徽的时空距离再近一步。
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的区位来看,南京东边是江苏的镇江、扬州、常州(金坛、溧阳)和淮安,西边是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宣城。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京市发改委
而作为中心城市的南京,地处宁镇扬山地,国土面积仅为6587平方公里(低山、丘陵、岗地约占60.8%,水域达11%以上),在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处于倒数第二、第三位,土地开发强度一度逼近33%的国际公认警戒线。
在行政合并几无可能的情况下,“西进东扩”扩大经济腹地成为不二之选。南京向东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向西推动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不过,从经济发展来看,东强西弱势头明显,再加之长江天堑,南京对皖东南城市的影响力明显要高于省内城市,被不少人称为“徽京”。
这是南京跨市“带圈”的重要背景。百度迁徙大数据显示,2021年春运第一天(1月19日)迁入南京来源地和迁出南京目的地排名前三的都是镇江、滁州和马鞍山,其中滁州和马鞍山合计迁入/迁出南京规模都超过10%,可见三地联系之频繁。
在很多马鞍山人看来,看南京卫视、扬子晚报是不少人的共同记忆,甚至发布疫情通告还需要专门提醒“南京算省外”。宁马滁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十分密切,宁滁、宁马还分别成立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来推动融合发展。
“江苏有三个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腹地范围比较有限。东边的话主要是镇江受它影响较大,西边受它影响的是马鞍山、滁州,甚至延伸到芜湖这边,从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传统。”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对城叔表示,早年合肥的经济、交通影响力也不足以覆盖至皖东南片区。
在他看来,宁滁、宁马等城际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安徽省更深入地融入长三角地区,这相当于是一个通道建设。安徽前些年的重点是合肥与外界的联系,但是皖东南城市也一直在全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通道的畅通不仅能够让安徽省跟长三角更好地对接,也能够让这些城市有更好的表现,“安徽不能只有一个合肥”。
省会腹地之争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85622
在南京都市圈不断扩容的同时,合肥的“逆袭式”发展也备受瞩目。
从2001年开始,合肥以每年超越3~4个城市的速度,在2020年成功跻身全国经济排位前20名,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台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渐入佳境。
这也使得外界开始担忧:南京和合肥是否会发生腹地的争夺?毕竟,南京都市圈中有4个是安徽城市,占据其地级市总数的1/4,滁州、芜湖和马鞍山还属于合肥都市圈。这些城市也正是安徽省内经济较为活跃的城市。
从2021年前三季度表现来看,滁州、芜湖、马鞍山和宣城的GDP分别为2559.2亿元、3186.96亿元、1854.11亿元、1356.3亿元,增速分别为12.3%、13.6%、11.7%、12.3%,均高于全省增速(10.2%)。
对于南京而言,2020年也是一个特殊的节点——GDP达到14817.95亿元,顺利迈入全国前十。眼下,南京和合肥都将争取国家中心城市作为重要目标,希望拥有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进而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
在宁滁马跨界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合滁、合芜马”两大发展带也被列为合肥市接下来5年重点发展的“六带协同”的重要内容。在外界看来,颇有一种合肥“飞黄腾达”之后转身回来“抢地盘”的味道。
不过,在专家眼里,类似这样的观念明显是格局小了。曾刚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发展有着不一样的路径。长三角地区已经从单个城市、都市圈,进入到城市群发展阶段,内部之间没有那么多的界限。比如,从规划上看,上海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更是重叠的。
他认为,从产业来看,不同类别的腹地范围是不一样的。长三角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基地,不应局限于三省一市或者某个都市圈,这样产业是搞不大的。“现在还继续搞‘小圈子’,跟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阶段不符合。”
不过也有例外,曾刚提到了处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徐州都市圈。公开信息显示,其最早由江苏的徐州、宿迁、连云港(601008),安徽的宿州、淮北,山东的枣庄、济宁的微山县,河南商丘的永城市组成,目前徐州都市圈的最新范围还在规划制定中。
不同于南京、合肥圈内城市的加速发展,徐州都市圈所在的地区相对落后。“苏北、皖北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能力还处在都市圈的阶段。”曾刚认为,南京都市圈是有特殊性的,徐州都市圈想要四省联动并不容易,“一个是落后地区较多,一个是协同难度较大”。
从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这不是简单的并列或者拼图,更多在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和服务职能的融合。政策层面更多的是为这种融合扫清壁垒,创造条件,至于最终能否由城至圈,再到更大范围的一体化,其实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
记者|淡忠奎编辑|杨欢卢祥勇 杜恒峰 易启江
校对|何小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