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国内外旅游关系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场漫长的复苏和深刻的变革会延续到2022年。
“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总结2021年的文旅业,您选哪个字(词)?”
“韧”“曲折”“回归”“融化”“变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年终采访的旅游人给出了五个答案。
“韧”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厉新建的感受。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21年的文旅行业甚至面临着比2020年还艰难的环境,疫情的反复对旅游造成极大冲击,让文旅人倍受煎熬,但也激发了文旅行业逆境求生、创新求变的动能。
2020年末很多人用后疫情时代展望未来,但在2021年末已无人敢说疫情真的结束了。几乎所有旅游企业因疫情的反复横跳,致使经营和复苏之路无比曲折艰辛。
“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内热外冷到外热内冷的状态,但我们也看到了融化的趋势。”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怀抱期望,认为这将是疫情的最后一个冬天,“那2022年我们肯定也会看到一波强势的上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疫情让一切都回不到过去,整个旅游的市场面、产业面、政策面,甚至国内外旅游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场最漫长的复苏和最深刻的变革会延续到2022年。而诸多动能让其怀有最坚定的信心。
曲折复苏路
岁末年初,各行各业都在盘点一年的收成,只见旅游业者掬了一把辛酸泪。
从2021年1月的春节开始,“就地过年”紧箍咒吹散了第一个春节黄金周,此后时有局部散发的疫情,让暑期、十一黄金周的客流量远不及往年的水平,甚至比不上2020年。2021年飞猪App发布了超8700次“小黄条”出行提醒,全国省市自治区在2021年下半年宣布了38次跨省游暂停。
“一个词概括2021的文旅行业,我想应该是‘曲折’吧。”同程旅行CEO马和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文旅行业乃至整个旅游产业的复苏轨迹前高后低,既有局地疫情的冲击,也有极端天气的干扰,行业恢复情况大大低于年初的预期。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的运营也是一波三折,无论是抱团取暖还是奋力突围,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6.89亿,比上年同期增长39.1%。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5%。其中第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8.18亿,同比下降18.3%。第四季度又出现了疫情,经营状况似乎也不乐观。
具体到企业运营上,民航企业亏损最多,国内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103.22亿元、81.62亿元和61.19亿元。第四季度受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冲击,料亏损还会加大。酒店业和OTA们的经营状况略好一些,不过总体上是亏多盈少。
国外旅游市场过去一年复苏势头较好。美国四大航空公司Q3都获得了经营性盈利,万豪、希尔顿等酒店巨头亦收获不小的利润,爱彼迎更是在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达22亿美元,创下其历史最高纪录,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36%,净利润暴增达8.34亿美元,接近上年同期四倍,也创下史上最高单季利润。
梁建章选择的年度词汇是“融化”。他认为,不同地区的旅游业,2021年有不同程度的复苏,快慢不一。上半年国内复苏快,下半年国外恢复得快,“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内热外冷到外热内冷的状态,但也看到了融化的趋势。”
梁建章过去一年跑了全国多个地方,也去了全球20个国家,见了很多国家的旅游局及其国际商业伙伴。他发现,国际旅游市场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水平,大量目的地的本国游客已经很多,但来自中国游客和亚洲游客还很少,各国旅游局都非常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
“虽然还有很多拦路虎,在打了疫苗,在有机会出去,在有条件开放的情况下,人们总会想办法出去旅游。”梁建章认为,旅游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他热切盼望国际旅游重新开放之日的到来。
回归与变革
尽管疫情对旅游人是场折磨,不可否认也是变革契机。戴斌表示,经历这次疫情,旅游业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无论是市场面、产业面,还是政策面,乃至国际国内旅游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说,明显的变化是更加注重近程旅游和家庭,旅游者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安全和品质,过去靠人山人海吃红利的阶段过去了。而在供给侧端,科技的、文化的、非传统资源的,包括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
戴斌还注意到一个积极的变化,从政策面来看,相比较2003年的SARS,这次疫情期间政府对旅游业的救助是普惠的而非特殊的,是市场的而非行政的。可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梳理,即政府是提供规则的,而不是为某一个企业服务。戴斌指出,这些变革的信号在2022年仍会加强。
作为关注文旅行业多年的旅游媒体负责人,周海涛敏锐地察觉到,疫情的冲击,带来的行业低潮正好是去泡沫化的契机。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14-2017年,旅游业涌进太多资本,热钱驱动下“猪都能飞起来”,大量中看不中用的旅游产品与概念横行,破坏旅游业生态和服务品质。如今疫情重创旅游市场,大量追逐利润的资本退场,反而大浪淘沙,留下真正做旅游的企业。
“旅游业需要资本运作,但是资本运作绝不能离开产业基本面,更离不开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戴斌在2021年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也曾尖锐地指出,2015年前后,在线旅行领域的“资本+互联网”模式曾经带来短期的繁荣,但并未真正立足于产品研发、服务品质和产业创新上,而是坐等二级市场套利。
戴斌提醒旅游领域的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企业,要加强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合作,也要防止短期内非理性的资本集中和资本投机。要防止有的机构利用资本优势制造投资风口,利用话语权叠加媒体宣传,影响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片面追逐所谓的热点项目和产业新赛道,最终导致投资驱动而消费不足的非理性繁荣。
马和平也认为,过去二十多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被行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向前跑的,自身在经营模式、业务结构等方面的不足被掩盖了,危机来临,这些企业就会首先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就直接出局了。但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具备健康的业务模式和优秀的组织能力,在疫情期间挺住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逆势增长。“这样的鲜明对比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性,看到了可持续增长模式的价值和韧性,也看到了服务和产品内功的重要性。”马和平道。
“疫情之下,留在行业里的人都在苦练内功。”梁建章同意聚焦产品和服务,“这个方向是对的。”
事实上,2021年旅游业在适应疫情的同时积极地创新。如交通行业成为疫情以来产品和营销创新最活跃的旅游领域之一,为了在疫情影响下获得更多订单,航空公司和旅游平台通过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上的主动改变,创造新需求以实现突破。机票盲盒、随心飞、机票次卡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随着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形式新颖、体验灵活的商品更受青睐。“先囤后约”的套餐商品,如酒店套餐、民宿套餐、“随心飞”等,更能适应不确定出游条件下的消费需求。据悉2021年双11,飞猪活动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值得一提的是,先“囤”后“约”趋势的崛起,也对旅游商家的精细化用户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对旅游业的积极改变是买单的,这从消费数据上清晰可见。2021年前三季的国内旅游总消费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5%,这个数据比出行人数的增福要高得多,消费额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4.4%。前三季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79.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
“在逆水行舟阶段,聚焦服务与产品显然是争夺有限市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厉新建指出,“在科技就是生产力之外,恐怕还要加一句内容就是生产力。创新的内容、优质的服务、适配的产品是旅游体验最重要的保障,专业的运营、清晰的模式当然也必不可少。”
坚定信心
虽然疫情阴霾仍重,对于2022年,旅游人的信心满满。
“去年大事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晚的烟花,以及烟花下人们的笑脸。”戴斌说的是2021年10月31日,上海迪士尼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决定对18时起离开乐园和小镇的游客进行核酸检测,而原定的万圣节巡游和烟花秀依然照常进行。当天晚上,数万名游客在美丽烟花下的核酸检测的视频和图片冲上了热搜。当时戴斌就在朋友圈感慨,这一刻将定格在历史星空中,成为旅游业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的最有力说明。
戴斌在那一刻也看到,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因素,都阻挡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也坚信,即使疫情再肆虐,人们的旅游和休闲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旅游业战胜困难,创新发展的动能是在不断地集聚的。
戴斌透露,“十四五”旅游规划即将发布,国家发展旅游的信心并没有改变,市场增长的势头还会进一步延续。从旅游研究院收集的信息来看,他也注意到广大的旅游从业者并没有躺平内卷,仍不断与疫情相抗争,开展自救,通过创新增强自己的动能,“这些就是我们的信心来源,”戴斌表示,新的一年里,市场会在复苏当中,经历最深刻的变革,但保持最坚定的信心。
马和平则注意到,2021年9月北京环球影城开业的火爆场面和极高的社会关注度,“这一事件对我触动很大,它充分表明我国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据悉,北京环球影城在疫情期间开业,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试运营及开业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开业首月即对所在地的旅游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带动效应,“由此能够深切感受到国内文旅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太缺少精品了。”马和平看到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巨大前景。
就当下而言,疫情形势的演化是整个行业复苏的最大外部变量,而对于疫情的趋势各方说法不一,目前难下定论。“就过去两年的经历而言,我认为2022年的复苏依然不会是直线上升的走势,波折是难免的,但总体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马和平说,2022年希望全球疫情能够迎来真正的拐点,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厉新建则指出,谷底盘整的状况何时变化,主要取决于疫苗有效接种的覆盖率以及新冠特效药的研制与生产、感染者的及时发现。当前形势下,恐怕文旅企业还不能掉以轻心,仍需要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好在我国疫苗接种以及特效药方面进展顺利,我国国内旅游尤其是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的发展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乐观估计,2022年五一左右文旅市场或可期待。
梁建章更期盼出入境游尽快恢复。“如果能和我们预料的一样,2021年是疫情的最后一个冬天,那2022年我们肯定也会看到一波强势的上涨。”
(作者:高江虹 编辑:曹金良)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