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奢侈品电商是一个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赛道,但是在中国市场“赛道”还未形成气候。
过去两年,由于疫情肆虐线下商业受阻,电商行业整体迎来利好。其中,奢侈品电商行业的发展更是迎来跨越式发展。根据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奢侈品销售额为580亿美元,而2019年为390亿美元,该行业在全球奢侈品销售市场的份额从12%增加到23%,近乎翻了一番。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景象下,中国的奢侈品电商市场非但没有快速发展,反而还落至深渊。
2022年刚开始工作没几天,素有“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寺库就“荣获”热搜。但是,话题跟奢侈品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因为一条寺库破产审查的信息。虽然,寺库在第一时间就辟谣了破产的消息。但坊间关于寺库破产的传闻仍不绝于耳。
风光无限的“奢侈品电商第一股”
在寺库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了风光无限的时刻。
“买电器能想到京东,买女装想到淘宝,买奢侈品想到寺库。”这是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对寺库最初的品牌设想。也正是在这样的设想下,成立于2008年的寺库,凭借当时对于线上商品渠道的把握、及时布局线下体验店等方式,在一众同类玩家中存活了下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2020年中,寺库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金额约1.65亿美元。其中,2017年9月,寺库顶着“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光环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也是继阿里巴巴上市后首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商科技股。上市后的巅峰时期,寺库的市值曾一度达到了7.7亿美元。同年,寺库的净利润更是实现了近400%的增长。
其后两年,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寺库实现了53.8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4.04%。2019年,寺库的营收为68.46亿元,同比增长27.06%。虽然,营收增幅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但一直盈利。然而,随着2020年疫情的开始,寺库便呈现了另一种样子。
内忧外患的寺库走向没落
进入2020年,寺库的局面急转直下,甚至财报都拖到2021年11月才进行发布。而这份财报也不出意外地不好看,数据显示,2020年营收60.2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8741万元。2021年上半年寺库营收仅为15.26亿元,同比下滑34%,净亏损3982万元。
曾经作为“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寺库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走到如今,寺库的下滑也不是突然发生的。
对内,发展路径的摇摆成为寺库没落的隐患。纵观寺库的发展可以发现,在寺库发展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转型,但每次的转型都没有明显的改变,至今也没有能够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路径。
寺库最初是从二手奢侈品寄卖平台起家的,然而这种模式下无法保证货品的来源,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假货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后来,寺库转型为奢侈品品牌清库存的电商平台,商品种类包括珠宝、首饰、手表、服饰等。但由于拿不到品牌IDE授权,也走得并不顺利。而后,寺库又开始转型为高端人群服务,平台上线了豪车、私人飞机、艺术品等品类,但也由于线上缺乏服务体验,最终胎死腹中。
为了提高用户粘性,更加贴近消费者,寺库还拓展了日常生活领域的渠道,在其官网买齐了零食、火锅底料等平价产品。这类别也与寺库高端奢侈品的价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这种奢侈品、非奢侈品的反复横跳中,迷失了自己。
对外,渠道与体量让寺库缺少话语权。其实,当我们看到寺库或者是其他的奢侈品电商网站时都可以发现,诸如寺库这样的电商企业,在奢侈品品牌当中是没有话语权的。
看如今全球的奢侈品品牌,无论是路易威登、爱马仕,还是劳力士、百达翡丽均是国外的品牌。可以说,关于奢侈品的运行规则和生态发展,基本都掌握在这些海外巨头以及合作伙伴的手中。同时,因为奢侈品的高端属性和稀缺性,相较于电商平台等平民化、流量化的优势,对于奢侈品来讲,为了自己的属性和品牌,电商平台的优势在奢侈品眼中便成为了劣势。而兜售自己的商品,品牌们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官网或者传统的线下实体店渠道去进行出售。
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奢侈品的共性,便是更相信品牌,他们需要来自品牌方的场景体验。而垂直的电商平台,说白了也只是一个中间商的网络化形式,很难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奢侈品本就不是刚需产品,购买率低、消费群体少是其鲜明的特点之一。作为电商平台,特别是奢侈品电商平台,又要不断地引流、又要充足的货源,这本就与奢侈品的理念背道而驰。咨询公司贝恩的报告预计,2025 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但是,这个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中,或许并不包括电商平台。
奢侈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中国的奢侈品电商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路径。当假货、缺少体验、信任问题横亘在奢侈品电商面前时,这不仅仅是寺库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图片来源:大作)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商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