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科技周文猛
编辑 | 韩大鹏
划重点:
1. 华为将自研内核浏览器一度刷屏。但有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透露,自研浏览器内核不存在,只是在原来的浏览器基础上做了一些算法创新和修正。
2. 技术人员透露,研发一款成熟的浏览器内核,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之间,而且至少需要1000名熟练工程师,花费5年以上,成本将高达数十亿。
3. 小众浏览器并非没有生存空间。在海外,一些主打隐私、安全、极简等类型的新型浏览器十分风靡。但在国内,此类浏览器仍然很少。
一则华为将自研内核浏览器的传闻,瞬间成为科技圈热点。
在一部分人看来,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有望打破国外浏览器内核技术壁垒,值得赞赏与肯定。但另有人表示不解,自研浏览器内核耗资巨、成本高,华为虽有技术实力,根本不值得过多深入。
可惜,这一切或许只是个“闹剧”。
据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对新浪科技透露,“华为并没有在自研浏览器内核,只是在原来的浏览器基础上做了一些算法创新和修正,后续还会在安全、可信、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加强”。但对于最终真实情况如何,华为尚未对外公开回应。
众人皆知,浏览器行业已沉寂多年,而为何这一小小的举动,能引来如此大的波澜?
华为做浏览器内核? 假消息
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近百篇“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相关报道,在一些垂直IT资讯社区,相关讨论更是连续多次登上热议榜单。
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一事,缘何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这与国人渴望拥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浏览器内核不无关系。
作为PC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流量入口网络的门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平台搜索工具,浏览器的价值与重要性毋庸置疑。此前,为了把握住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优势,阿里、腾讯,百度、搜狗、360等公司,先后通过收购和自研等方式,开展了一轮你追我赶的入口争夺战,并最终形成了目前几家公司的搜索产品,分割国内浏览器市场的现状。
但是,虽然各家企业都在参与浏览器市场的争夺,他们却基本全都是基于国外内核进行研究,并未彻底完全内核自研。而是分别基于IE、Gecko、WebKit以及Presto这四大浏览器内核中的一种或多种,开发而成。
全球四大浏览器内核,没有一款属于中国,这不禁使人感叹,“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被外国卡脖子。希望其它友商们也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上。”
但是在支持者的对立面,另外一些人的声音则纷纷表示,开发一款浏览器内核的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开发一款操作系统,目前华为并没有必要去开发这样的一款产品。
有业内人士对比Chrome浏览器内核测算指出,开发一款成熟浏览器内核的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间,如果聘请1000名熟练工程师进行开发,需要花费5年以上时间研制,过程中仅人工成本便高达数十亿。
而且,即便是完成了浏览器内核的研发,后续还需经过漫长的市场检验和用户反馈,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不断迭代升级。
因此,反对的声音普遍认为,拿出几十亿做浏览器内核,华为虽然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但对于眼下的华为来说,自研浏览器内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此前国人励志打造一款完全国产自主浏览器的案例并非没有。
2018年,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客户以及晨兴资本、达晨资本、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宣称自己是一款拥有“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的国产浏览器,可比肩国外浏览器。一时之间,“红芯”浏览器风头无二。
但最后发生的转折却是,公司虚假宣称的谎言被戳穿,公司创始人最后出面承认,“红芯浏览器是一个通过谷歌浏览器内核进行二次开发的浏览器,疑似套壳。”
谎言被戳破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研发一款浏览器内核的艰巨与困难。“自研浏览器内核的口号虽然响亮,但厂商还是需要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理性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搜索行业从业者吴鹏对新浪科技表示。
2019年,由于谷歌限制华为使用GMS服务一事,为应对禁用危机,华为正式推出HMS服务,而华为浏览器作为HMS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应用,也随之面世。据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部总裁张平安此前透露,在最新的数据中,华为浏览器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3.3亿。
对于一款月活超过3.3亿的浏览器而言,如果将全部技术建立在别人的技术之上,确实值得担忧,但却也不至于为此而推出自研浏览器内核。
“作为上网通用工具,浏览器在各种合作条约的约束下几乎不可能出现像芯片那样的情况。目前华为还是应该做好底层优化,推出让用户满意的浏览器。”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
小众浏览器新机会在哪?
在搜索行业,浏览器与搜索引擎常常被绑定在一起,浏览器提供更多维的内容展示,以及丰富多样的交互体验,而搜索引擎往往被嵌入浏览器中,实现内容的检索与排列获取。
在传出自研浏览器内核的同时,新浪科技获悉,近日,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网页版,已面向国内地区开放的消息也已经流出。据介绍,Petal搜索是华为提供的谷歌搜索替代品,此前已在海外市场发布,目前国内网页版已可以访问。
而在此之前,2021年12月末,360也推出了主打“不收集不追踪用户行为”的无追搜索;主打简洁和新闻内容搜索的小众浏览器Fsou,也在去年12月面世。搜狗被并入腾讯之后,此前一直沉寂的搜索行业,似乎又开始热起来了。
“在国外,Chrome、IE以及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之外,其实还有许多诸如DuckDuckGo、Tor以及Min等,主打隐私、安全、极简等类型的新型浏览器。但在国内,目前此类浏览器仍然非常少”,吴鹏评价指出。
在他看来,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成熟,用户对于浏览器隐私保护、简洁浏览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未来浏览器在满足信息丰富度和服务全面性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使用效率、体验以及隐私保护等多方面需求。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