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人工智能时代了,还能累到猝死?
2月7日,有网友爆料称,B站一名AI审核组组长,过年期间被要求加班。在晚上9点到早上9点的工作强度下,初五凌晨脑出血猝死。AI审核,系统有没有累到不知道,但人是猝死了。对于加班猝死的说法,B站也有话说。B站回应称,该员工按照工作计划正常上下班,在事发前一周内没有存在加班等情况。人,是不是因为加班猝死的,相信警方会给出结论。斯基比较困惑的是,在AI时代,为啥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了。斯基幼稚,以前总觉得有了机器人,那斯基就是大老爷。斯基指哪,它就得打哪。不听话,就直接给它断电。
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更费人。
为啥费人呢?
一种是压根没有什么人工智能,只有人。
一种是搞定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人。
第一种情况,就是伪人工智能了。
2019年,《华尔街日报》曝光了一家海外的伪AI明星公司Engineer.ai。
这家公司搞的是所谓的“移动APP”自动化开发,就是一般人都能在大约一小时内从零开始完成80%的APP开发。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逼?
但实际是,这些AI是印度码农伪装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斯基有一天逛商场,看到商场有机器人巡游的活动。
斯基屁颠屁颠地在那等了很久,最后看到几个全身套了几块铁皮的人,手脚机械地上上下下,装成机器人。
别说,这玩意儿哄起小屁孩来,能把他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两个人走在路上有啥稀奇的,但套上几块铁皮就不一样了,一群小屁孩追着机器人瞎跑。
在身上套几块铁皮走路,你说累不累人?但商场人气蹭蹭蹭就上来了。
那家明星公司也一样,你要说APP代开发这玩意有啥稀奇的,套个AI概念就不一样了。
身价就上去了。
靠着这个概念,据说这家公司在A轮融了差不多2亿元人民币。
在当时,这还是欧洲数额最大的A轮融资之一。
这家明星公司提出的是啥概念呢?就是给没钱、没技术的创业公司开发APP。
既然声明是用AI技术给这部分人开发,那收费自然是比做APP代开发的公司低,花费的时间还要更短。
话已经放出去了,要做到这两点,也就只能可劲儿剥削印度码农了。
左手画一个大饼,右手来一点PUA,印度码农也能相信996是福报。
机器人干活是不累,但让人套个钢铁侠的马甲,干机器人的活,你说累不累?
有个数据说,在欧洲2830家AI创业企业中,有40%都是假AI公司。
有一家搞日程应用公司,人类全职员工每天都要花12个小时,假扮AI聊天机器人与用户交流。
真正的机器人也不是没有,反正跟搞代购的类似,一半真一半假,让你傻傻分不清楚。
这事不只是创业公司干,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也干。
Google有个“自动打电话”的AI功能,但有25%呼叫需要人来完成。
就B站这事,有人说:
你想象不到那些老板在台上吹牛的时候,下面的人收拾了多少烂摊子。
老板吹了半天机器人,最后干活的还是人。
为啥这事吹半天,还是要人来做呢?
据说训练一个AI模型,需要数十万美元甚至更多的钱。
而且数据这玩意是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一有变化就要重新训练,重新训练就得花钱。
比如很多人为了逃过平台的审核,搞很多谐音词。
这些谐音词,机器人不学习,是不可能捕捉到的。
2020年年初,YouTube裁了内容人工审核团队,全部替换成 AI 进行内容审核。
据说,裁员前,这个审核岗位包括全职和外包的审核员有上万人。
不过只过了半年,YouTube又灰溜溜地把人类审核员返聘回来了。
说到底,到现在为止,机器人不如人干活灵光。
干活没人类灵光,但要搞定一个机器人,却很费人、很费钱。
国内有“AI四小龙”,这玩意儿,斯基也不知道是谁封的?
其中一家叫商汤科技的去年年底上市了。
这一上市,大家就发现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公司,TM太费人工了。
光研发人员就有3593人,这还没有算上40位教授和200多名博士。
就这么一家公司,三年半亏了240多亿元。
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巨额人力投入。
商汤科技说,自己是一家“可以将AI带到人类面前”的企业。
现在,有没带到人类面前不知道,但钱是烧给了AI。
如果说,研发人员还能拿到不错的价钱,那平台审核就是干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底层的钱。
这活吧,在大厂眼里不产生效益,但又少不了。
审核时间变长了,UP主就会抱怨,一抱怨就有可能跑去其他平台了。
审核不严格,又会被用户投诉,前阵子就发生过男医生直播妇科手术的事件。
年轻人们顶着“AI审核员”高大上的title,进入大厂,以为能改变命运。
但进去之后发现,跟上一辈在电子厂当个流水线工人,没啥区别啊。
哎,认清现实。
工厂里的机器,大厂里的AI,从来都不是替打工人卖命的。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AI斯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