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外空巨石,砸向准备不足的地球人,在资本市场激起巨大的震荡;一块巨石叫就业利好,落在大西洋(600558)西岸,另一块叫央行利空,落在大西洋东岸。美国一月非农就业人数达到467K,远远好过分析员预测中位数的150K,之前两个月的就业数字也被大幅向上修正,令美股克服了个别企业盈利大不如预期所带来的市场恐慌,最终上周写下了今年最佳的整周表现。强劲的就业数据和凌厉的工资上涨,更加剧了资金对联储大幅加息的担忧,美国国债被全面抛售,十年期国债利率上到2019年7月以来的新高,升14点至1.91%,对政策利率敏感的两年期利率上周飙升12.6点(主要是非农数据公布后的市场反应)至1.32%,三十年国债实质利率重回正值。利率掉期价格显示,市场已经准备联储今年加息5-6次。某社交媒体盈利和客户增长不如预期,触发其股价暴跌两成半,VIX当日急升,但是之后市场情绪回稳,整周看恐慌指数是下降的。在过去两周,巨型企业股价数次出现瞬时上落超过20%以上的动荡。这里带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疲弱,尤其在盘中时段,随着联储收缩流动性,投行和基金去杠杆,这个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成为市场的又一个不安定因素。
让欧洲震惊的是,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全面转鹰。ECB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但是释放出强烈的暗示,停止购债和加息都会在今年发生,或三月份就有第一个政策举动出台。英格兰银行则加息25点,并暗示更多的利率调整和流动性收缩在路上。ECB和BoE的政策语境均比上次会议时候要强硬许多,大出市场意料,十年期德国国债利率在ECB宣布结果那天暴涨16点;从货币期货市场看,资金预期欧洲2014年开始的负利率将于今年底前结束。上周的央行行动,对于欧洲债市应该用震撼性来形容。因为欧洲货币政策的突发性更强、转身更激烈,美元汇率DXY上周连跌179点,至95.48,汇市动荡可见一斑。乌克兰危机加上经济复苏期望,拉动布伦特原油价格在上周最后两天蹿升。黄金价格上周略有上升,不过比起美元贬值和股债动荡,升幅并不明显;比特币的涨幅更大一些。
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极强,新增就业467K,vs分析员预计的150K和前期的199K;更绝的是,十一月和十二月就业数字合计被上方修正709K,这是1981年以来所未见的。经济学家对Omicron疫情造成就业增长放缓的担心,在这组数据下被一扫而光。两个月前笔者曾经提醒,十一月非农数据中企业端就业数据和家庭端调查数据不吻合,现在证实企业端数据出现了巨大的误差。笔者认为,这次的非农就业数据在季节调整上仍有缺陷,数据的强劲程度应该有水分,不过劳工市场改善的方向没有错。失业率从3.9%回落到4.0%是好事,反映更多劳工进入就业市场。工人时薪环比涨0.7%,同比涨5.2%,如此的工资成本上涨下,美国通胀会在高位徘徊很久。本次就业数据,不会改变联储三月加息的安排。笔者继续预测今年加息四次,预测风险是由第五次加息或一次50点的加息;预测今年下半年开始缓慢缩减资产负债表。
笔者相信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会有新一轮再通胀故事,目前油价的上涨不过是再通胀故事的开始,其核心逻辑是发达国家完全撤销疫情限制,经济活动回归正常。
回到货币政策上来,央行变脸继续着,不过这次罕见地转移到了大西洋的另一边,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在同一天以更强硬的姿态展现在市场面前,暗示进一步的政策收紧。ECB在政策会议上没有作出政策变化,但是语境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行长拉加德在记者会上谈及近期的通胀升温,直言物价压力变得更广泛,通货膨胀压力会在更久的时间居高不下。拉加德拒绝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申明决策者对通胀的“一致担忧”。这和她在上一次记者会上的说法有极大的不同,去年12月拉加德表示2022年加息“非常不可能”,这次则直言(通胀)情况不同了。这种处理手法,很像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一月会议后鲍威尔的言行模式,只是欧洲央行认为欧元区的工资压力低过英美。拉加德的强烈暗示大大出乎债市的预期,欧洲各国债券同遭抛售,德国十年期债券利率直接被扯到0.17%,这是近三年来未见的高度。笔者认为ECB会在三月会议上作出决断,它会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购债活动,在今年12月首次加息,并在明年再加息三次,每次25点。期货市场显示市场认为年底利率升穿0%,vs目前-0.5%。
英格兰银行以5:4投票通过了加息25点,至0.25-0.50%。语境也在极速改变,行动更让市场惊讶,居然有四位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投票支持直接加息50点,仅差一票未能成真。以目前的通胀形势看,三月会议还会再加息25点,5月和8月再加息,每次25点。BoE不认为2023年需要继续加息,笔者预计明年再加三次至2%。
美欧英三大央行在去年一同错判通胀形势,如今不约而同地激烈转身,令市场感到震惊。预期管理之差是2013年欧债危机后所罕见的,也凸显今年的货币政策风险。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决策者的判断和思路也在调整中,他们只是突然意识到判断错误而不得不急转弯,更深思熟虑的政策路径图恐怕要等到三月才见眉目,和市场的沟通暂时都具有落差。更激进的短期政策举措和更不确定的政策前景,无可避免地带来更大的市场动荡,但是更长期的货币政策仍然受制于财政赤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财政政策仍在现代货币理论的路上奔跑,货币政策很难作出结构性收缩。
本周有两个聚焦点,第一个是中国的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数据,草根观察显示银行在一月份明显放松了贷款尺度,这轮“一年之计在于春”究竟会走多远,数据即将揭晓。第二个是美国的核心CPI,预计一月份同比上升5.9%,通胀继续加速。除此之外,预计英国第四季度GDP为1.2%。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和美国大型企业的业绩。
本文作者:陶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