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两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广泛而详尽的发展意见。
文件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强调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并对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进行了完善。
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推动能源领域的碳减排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能源安全与机制创新
自双碳政策提出以来,不同地区和各类产业都提出过相关的产业政策,但涉及到不同产业衔接和具体绿色转型的路径方面,很难保持节奏上的统一,这为许多行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在短时间内影响到了多地的能源供应。
两部门在《意见》中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互补、协调、替代关系。
能源安全被着重强调。《意见》指出,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的替代。
此外,还要完善能源领域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深化能源领域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
按照《意见》的规划,在“十四五”时期,要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
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能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同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总的来看,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不仅要关注绿色低碳,还要考虑其经济可承受性以及如何保障能源的安全。
“能源的清洁化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要在兼顾绿色低碳、经济性、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都要靠机制和管理层面的更多创新;包括碳市场、绿电交易、新型电力市场和绿证交易等如何进行更好的衔接,当前能源领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和发展,都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曾鸣说。
建立健全多项制度政策
在战略实施以及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方面,两部门也提出了广泛而细致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强化能源战略和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能源规划部署和当地实际制定本地能源规划,加强各能源品种、产业链上下游及区域之间的协同共济,整体提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其次是建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监测评价机制,对各地能耗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非化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完善绿色低碳发展考核机制。在健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组织协调机制方面,要由国家能源委员会统筹协调相关战略和发展规划等,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开展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方面,《意见》强调要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加强能耗双控政策和双碳目标任务的衔接等。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完善工业领域绿色能源消费支持政策,完善建筑绿色用能和清洁取暖政策;在交通运输领域,要推行大容量电气化公共交通和电动、氢能、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充换电、加氢、加气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交通运输领域清洁能源用能成本。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力来源清洁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完善适应可再生能源局部深度利用和广域输送的电网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
除此以外,两部门也强调,要建立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政策保障机制,健全能源法律和标准体系等,同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间合作。
从政策面来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规模替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化石燃料在中短期内,仍将是国内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对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也给出了协调的计划安排。
《意见》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按照能源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在电力安全保供的前提下,统筹协调有序控煤减煤,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在油气产业方面,则要提升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推动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大减污降碳协同力度,推动油气与地热能、风能、太阳能(000591)等资源的协同开发力度等。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要结合资源禀赋、土地用途、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建立清洁低碳资源普查和信息共享机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建设多能互补、就地平衡和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
瑞信中国公用事业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周天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中强调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包括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等,这都是市场前期关注的焦点,将为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提供支持。
周天宇表示,受益于上游硅料产能的释放,瑞信预计2022年的光伏需求将实现超过50%的增长达到80吉瓦;光伏占中国总电力装机的比重有望从“十三五”末的12%,大幅提升至“十四五”末的23%。
(作者:彭强,曹恩惠 编辑:包芳鸣)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