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进行时,《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后感受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备受关注,已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自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至今已逾500天,“拥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通过提升治理水平可以引导公司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本源——提升经营水平。面对我国经济的“三重压力”,既要看到“危”,又要努力用好“机”,对于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企业和业态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上市公司成长性凸显
自《意见》印发一年多来,证监会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培训,督促“关键少数”履职尽责,并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内生动力。
“一年多以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全市场的广泛共识。”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积极贯彻《意见》指导精神,推动落实属地责任。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意见》号召,配合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措施,通过优化股东结构,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等方式提升公司治理和运作水平,上市公司整体提质进展显著。
“身处市场一线,我切身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资本市场各种规范治理、运作要求以及公众监督,使公司聚焦于提升经营水平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本源之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过去,我国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和开放化程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实际上也提高了国内上市公司的全球视野水平。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成长性更加凸显。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1001家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72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72.13%。其中,391家科创板公司已经全部披露2021年业绩,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29.09亿元,同比增长72%。
让信披有“料”可读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投资者切身利益。
去年3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新增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透明度。
“公司通过多项举措提高信披质量。”谈及公司经验,刘汉元介绍,首先,强化管理层及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规则指引的学习,避免应披露不披露,披露不符合规范等情况;其次,积极与投资者沟通交流,在信息披露中有意识地披露投资者关注的公司和行业的问题,让信息披露有“料”可读;同时,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内部审核程序;最后,听取监管单位及专业人士对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修正提高。
近年来,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纷纷组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召开业绩说明会,经过两年的有益探索,业绩说明会也将逐步由“常态化”走入“精细化”阶段。
“上市公司应该与市场保持积极互动,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重点披露市场关注点。”刘汉元表示,另外,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在信息披露中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解读问题和事件,避免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看到“危”用好“机”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演化的复杂局面,南存辉说,既要冷静看到“危”,又要努力用好“机”,对于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企业和业态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刘汉元持相同观点。“在充满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机遇和国家政策出台也推动着国内经济整体平稳和向上发展。”他介绍说,以光伏行业为例,自“双碳”目标提出后,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政策陆续出台,将有力推动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我们积极乐观地看待宏观经济。虽然疫情可能还是2022年的常态,全球主要经济体大概率还会长时间受疫情影响,中国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对产业而言,却可能是达成全球共识、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机的开始。”刘汉元表示。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