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年前的2482家、27万亿元总市值到如今的4788家、84万亿元总市值,十年间,上市公司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彰显,经济转型“领跑者”角色日益突出。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关键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优胜劣汰,维护市场公平公正。”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需要促进董监高履职尽责,健全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力量,健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机制。另外,还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披露内容的可读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体量大增
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
数据显示,2000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2010年突破2000家。随后,上市公司扩容速度越来越快,突破3000家历时6年;突破4000家历时4年;自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以来,两年多时间,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5000家。
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已今非昔比。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A股478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84万亿元,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215%。
“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发生积极变化,‘晴雨表’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对企业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公司上市发行的包容性明显增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研发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更加完善。”
“在未来全市场注册制框架下,资本市场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融资发展。而进一步拓展上市渠道的具体路径在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突破性举措在于推动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进程。”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和活力源泉。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下,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题中之义。
谈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时,易会满强调,“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守‘四个敬畏’原则和‘四条底线’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各市场主体应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首要的是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优化董事会运作机制,保障其依法合规运作。同时,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尽责的独立性,更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意识,决不能触碰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红线,切实做到遵纪守法。三是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充分披露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相关信息,及时充分地履行信披义务。
此外,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可通过股权激励等手段提升公司文化,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形成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监管层面上,董忠云建议从三方面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首先,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包括优化退市制度、强化信披制度、分红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公司提高质量;其次,健全声誉管理机制,引导企业稳定市场预期;最后,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引导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通过二级市场反向传导,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认为,各地政府也应加强优质上市资源储备,加快培育科创型企业。各地应紧抓注册制改革机遇,着力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范经营、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引导私募基金规范发展,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