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ST中房、*ST明科 、*ST昌鱼、*ST游久 、*ST中天、*ST罗顿等6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这6家公司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均为2022年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
此外,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也于当日发布关于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称,公司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于2022年5月24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完毕,今年已有超40家A股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退市新规出台、注册制改革全面深化,上市公司退市效率更高,淘汰机制更完善,这将有利于净化A股市场环境。
6家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
在5月18日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6家公司,均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其中,有5家公司连续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明科、*ST罗顿、*ST中天等3家公司2021年年报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
*ST明科公告称,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771.5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4.17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5194.15万元。永拓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ST罗顿公告称,因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3月22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7278.87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6478.73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03.82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ST中天公告称,2021年11月份,*ST中天披露更正后的2020年年度报告,追溯重述后公司2020年度期末净资产为-4.82亿元,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73.55亿元。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告显示,自2022年5月25日起,上述6家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其他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10%。上交所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6家公司的股东总数超过18万户。其中,持有*ST罗顿股票的投资者为2.05万户,*ST中天为5.58万户,*ST游久为4.82万户,*ST昌鱼为2.77万户,*ST明科为1.35万户,*ST中房为1.92万户。
超40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
2021年是退市新规正式落地的第一年。按照退市新规的规定,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其中,退市绿庭、退市西水、长动退、东电退、德奥退等目前正处于退市整理期,*ST艾格、退市新亿已实施退市被摘牌。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40家A股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
“退市新规主要对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强制退市指标进行了修改或完善。财务类指标取消了原来单一净利润指标或营业收入指标,改为组合退市指标;交易类指标新增了市值退市标准;规范类指标新增信披违规退市指标,同时明确了董监高信披履职义务;重大违法类指标新增了量化可执行的财务造假退市指标。”北京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苏少华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退市新规增加的退市条件和标准,实际上是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工作以及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的履职义务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注册制实施后,IPO成本越来越低,企业上市越来越容易,一些垃圾股、空壳公司、僵尸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保壳’的价值越来越低,退市效率更高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苏少华认为,退市新规的实施,体现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高标准、严要求。上市公司理应自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素养,建立完整的财务审批流程。同时,遵循法律相关规定,提高公司及相关人员法律意识,建立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司相关人员责任制度。上市公司只有自身规范化运作,才能避免被强制退市。
“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4000家,在如此大的体量下,应当有进有出、大浪淘沙。”董登新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A股市场每年新上市300家至500家企业,相应的每年至少应该退出30家至50家企业才行,通过退市来优胜劣汰,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把更多资源留给更需要资本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