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拼多多作为五环外起家的社交电商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低价策略成功实现了对国内其它电商平台的逆袭,一路长跑,不仅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而且也让其它电商平台纷纷效仿,挖掘消费潜力。但是市场经济终归有商业周期性,每个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遭遇天花板。于是,拼多多在去年9月份推出了海外版——TEMU。
凭借着强大的宣传和价格攻势,TEMU迅速席卷了海外市场,特别是着重发展的北美市场:推出仅48天时间,TEMU登顶App Store购物类免费应用首位,再过26天之后,TEMU登顶App Store全品类免费应用首位,去年12月29日登录Google play 免费应用第一名。今年1月,TEMU 再次登上美国 iOS APP Store 榜首,并且长期保持第一名的位置。
据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TEMU 已经拥有超过 5000 万注册用户和 2000 万活跃用户,每月的成交额达到了 10 亿美元,成交额已经超过了老牌快时尚品牌 Shein。
随之对应的则是拼多多在全球的开疆扩土,2月中旬进驻加拿大,3月进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并将于3月25日进入英国市场,欧洲大陆市场也在TEMU的规划之中,或将在今年上半年上线。
傲娇成绩背后 拼多多却与TEMU在悄悄拆分
得益于TEMU急速扩张带来的海外傲娇战绩,拼多多2022年财报数据相当不错。数据显示,2022年,拼多多总营收为1305.58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5.38亿元,去年同期为77.69亿元,同比增长306%。但如此成绩之后,却传出了拼多多正在忙着与TEMU做分割。
近日,据雷锋网报道,拼多多的组织架构正在发生调整,除广州与商品、商家有关的B端团队,其余团队都在做IM区隔;其中也包括TEMU的部分团队。2023年1月拼多多高层就讨论过此事,不过当下公司高层希望团队用最快的速度落地。夸张的说法是,上海各团队要在几天内完成与拼多多的数据隔离。目前拼多多有专门的团队在忙于此事。
公众号大厂青年也于近期爆料,拼多多正在和TEMU做拆分,拆分事项由拼多多核心高管顾娉娉(花名阿布)负责,目前已经有部分员工在knock里搜不到了,不过现阶段还只是外壳拆分,人力还是靠拼多多输送。
在我看来,拆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是做主体切割,防范连带风险。毕竟拼多多聚焦国内市场,TEMU则聚焦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一般受各个国家本土化政策风险影响较大,所以一般出海的企业都是在海外建立本土化运营团队,以规避当地潜在的商业掣肘。
比如今年3月,由12位美国参议员提出的RESTRICT(限制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安全威胁的出现)法案,里面提到要求美国商务部部长调查来自中国等国家的App等产品。除了TikTok之外,此次TEMU也在重点审查的名单内。而且在今年3月21日,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发现拼多多APP存在恶意软件问题,谷歌已暂时将该应用从商店下架。据CNN新闻,此次事件中的恶意软件就是指为窃取数据或损坏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而开发的任何软件。
加快彼此切割,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双方的商业利益,不然负面政策双重叠加,对拼多多来说很不利,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海外扩张的TEMU更不利。
二是切割后双方可以独立发展,提高资本流动性和集团内部商业资源利用效率。TEMU在海外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独立上市也并非不可能,据说其竞争对手shein已经计划赴美IPO了。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此也表示,一般而言,分拆相关业务板块或者下属子公司,是为了促进该业务板块的独立发展,或者为了让其上市融资而反过来推动自身市值和流动性的提升,而如果为了避免相关下属业务公司或者业务板块风险的话,则原始权益人也会将该业务独立注册、分拆,甚至退出实际控制人。
在他看来,拼多多把TEMU拆分出去,为了防止海外政策、合规等因素影响TEMU业务的正常进行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拼多多退出其实际控制人则这一猜测可以得到印证,否则就仅仅是为了让其独立发展和有利于其融资而已。
中小商家不满平台条款“炸店” “仅退款”可谓一箭双雕
除了因为涉嫌恶意入侵消费者手机收集各种隐私信息而被谷歌下架之外,拼多多内部正在遭遇中小商家们的围剿“炸店”。这个现象像极了之前淘宝的“十月围城”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拼多多对待中小商家的政策过于严厉,此前只要揽件超时、客服回复语言不恰当,都会遭遇平台罚款,这也是导致部分商家积怨已久,乃至集中反抗的直接原因。
3月25日拼多多上线的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但仅仅4个小时该店铺就被迫下架,因一些对拼多多处罚规则不满的商家涌入店铺恶意下单后仅退款,对店铺造成影响。
拼多多自营店铺下线后,有人员进一步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称,雀巢、徐福记等公司店铺也属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关联公司。随后从3月28日起,拼多多平台几十家品牌店先后遭遇大量人员集中“炸店”,一些品牌店为了自保不得不暂时歇业,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这其中令中小商家最难以忍受的是拼多多面向消费者推出的“仅退款”政策。这个过于偏袒消费者的功能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其实从本质上来看,拼多多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个“仅退款”功能对拼多多来说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是可以提升自身品牌的消费忠诚度,笼络住平台消费者。二是在给消费者退款后,自己还能获得所谓的技术服务费,稳赚。这个费用是消费者每下单一笔,无论最后是否交易成功,平台都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交易链条里面,在这个年活跃买家数将近9亿人的商业交易系统中,中小商家就相当于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畸形的商业运营策略,在给自己带来充沛的运营利润的同时,无数中小商家却在社交平台上无奈投诉吐槽。
其实,被谷歌下架这个事情对以市场主要在国内的拼多多来说,影响并不大。拼多多着急与TEMU拆分在于可能希望不要因为恶意代码事件而影响TEMU在海外的发展。毕竟作为出海征程中的当红炸子鸡,一路狂飙的市场增速难免不得不使拼多多高层考虑诸如美国政府是否将其纳入到严厉的监管体系中来,比如Tiktok就是前车之鉴。那内忧外患的拼多多,还能拼出个未来吗?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新商纪管理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