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
事实上,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内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登陆资本市场的293家上市公司中,有超四成企业来自长三角地区,通过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等市场募集资金逾1500亿元。
借助首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仅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相关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的一个缩影。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通过不同板块的设立、不同产品体系的持续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从而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此外,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相关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最后,价格发现机制则为创新成果提供了合理估值和定价,不断激发区域内的创新活力。
多维度满足企业需求
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引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这为区域内诸多优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提供了“沃土”。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日,年内共有132家来自长三角区域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占今年A股市场新增企业总数的45.05%。其中,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的企业分别有54家、41家、24家和13家。从首发融资情况来看,前述132家企业合计首发募集资金达1520.93亿元。
从上市板块来看,各市场板块从各自定位出发,吸收接纳符合板块特色企业上市的成效显著。上述132家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中,有27家选择登陆北交所,其中,14家具有“专精特新”属性,占据“半壁江山”;有76家选择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且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剩余29家选定主板市场,平均流通市值59.57亿元,大盘蓝筹特色突出。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市场发展也更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长三角地区发展最大的助力还是在便利融资方面,一方面,资本市场为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工具,可以灵活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除了帮助企业实现股权融资外,还通过不断创新交易所债券市场品种和发展衍生品市场加速创新要素向相关企业汇聚。
以科创债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交易所债市累计发行科创债357只(以债券名称中含科创债券标识为筛选标准),发行规模逾2600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不断增多,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绿色债等多样化的品类能够有效满足科技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此外,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种衍生品服务,满足多方位融资需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和转型。
提升区域开放水平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长三角区域的1991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5865.87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9亿元;研发支出合计达435.71亿元。
在陈雳看来,整体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助力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长三角地区作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重要窗口,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强化在全国金融市场的引领地位;二是通过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散的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各区域间的资源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三是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市场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强化对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也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助力区域内上市公司持续激发引领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武泽伟认为,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双向流动,持续提升地区开放水平。一方面,这有利于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加快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完善外资投资框架和回报机制;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助力国内企业在海外布局,通过提供融资、中介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陈雳补充表示,通过引入海外先进金融创新经验与模式在长三角地区落地、试验,特别是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强化地区金融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助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