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两年,热效率一词突然火了,业界争论的核心在于,追求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意义?
文/ 腾讯汽车 杨光
“这个百分比是什么意思?”
一位前来看车的男士指着广告牌上的数字向销售人员发问。
最近一年多来,很多消费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车型动力部分的介绍页上,开始频繁出现热效率一词。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车企在各类发布会上用这个数值来标榜自己的技术实力。
有意思的是,各大品牌对于热效率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自主高调出镜,日系闷头钻研,欧系则是不屑一提。
由此它也引发了一场行业激辩,争议的核心就在于,追求发动机热效率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为何车企独爱热效率
首先有一点可以明确,热效率并非车企为了营销而凭空捏造出的新词。它不仅有科学的官方定义,同时也有着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打一个通俗点的比喻: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火力,能先把肉炖熟的锅,显然热效率更高。从纯理论上讲,如果发动机的热效率从35%提高到39%,那么一箱油的行驶里程则可以从500公里提升到550公里。热效率一词首次高调出现在汽车圈大概可以追溯到2017年初,借着新款艾瑞泽5的发布,奇瑞带来了这个彼时业界还相对陌生的技术卖点。按照官方的描述,这台ACTECO 1.6TGDI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37.1%,是当时国内热效率最高的国产发动机。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长安、传祺、长城、红旗等自主品牌也纷纷打出热效率的招牌,并且不断刷新着峰值数据。9月13日,东风风神宣布旗下全新一代C15TDR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1.07%,而这也是目前国内量产汽油发动机里的最高纪录。如果说过去几年大家都是自己吆喝,那么从今年开始,行业里开始有了第三方的专业检测机构,其好处就在于,车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自卖自夸之嫌。有人一定会问,这种能信得过吗?我们咨询了多位业内专家,答案是,只要遵循了GB18297-2001这套国家统一的发动机性能评测标准,那么其结果就完全可以信服。当然弊端则在于,当申请认证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你再回看上一家说自己是第一的那篇新闻稿时,多少有些尴尬。真实力还是假噱头?热效率高是否就意味着发动机性能好?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欣在接受腾讯汽车采访时表示,两者间不能简单的直接划等号。“一方面,最高热效率只是一个工况点,而在实际用车时发动机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工况。另一方面,发动机性能涵盖了动力、经济、排放、可靠、平顺等多个维度,只是热效率与经济性的关联最为紧密。”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近10款宣称高热效率的自主发动机亮相或问世,不过也有人担心未来会不会演变成一种作秀。在王欣看来,热效率并不是什么噱头,当前自主品牌纷纷对外宣传自己的发动机热效率其实是个好现象,至少说明许多企业开始重视研发了。“提升热效率是内燃机发展一百多年来持续的前进动力和追求目标,所以车企完全值得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事实上有时候车企也很尴尬。一位负责人坦言,很多品牌都在讲热效率,我们不讲不行啊,但讲了吧又怕被人说有假或者有猫腻。据了解,车企在申请前往往都会在内部进行摸底测试,有了十足把握才会去找官方机构认证,所以客观来讲无论是第三方测还是自己测,数值都不会有太大差别。一句话总结:热效率高,一定是一个品牌发动机技术实力的体现,且高一定比低好,但高热效率并不能100%换来低油耗。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讲,热效率一词的影响力似乎车企想的没那么大。在腾讯汽车随机采访的数十位潜在购车者中,近8成消费者表示并不会将其视为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后记:最后再讲点不那么讨喜的。王欣说,目前国产发动机在系统开发以及核心零部件上还很难摆脱对国际巨头供应商的依赖,跟随式和追赶式的开发多于牵引式开发,从这个角度讲,国产发动机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有10年的差距。“我们自己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其实是很多活儿都是包给国外的Tier1供应商,人家有什么和给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而不是说我有什么需求,你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为我做服务,所以其实现在我们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腾讯汽车。所以,即便今天我们的热效率已经能够比肩世界一线品牌,但绝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很多现实的差距依旧赤裸裸的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