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杜巧梅,宋豆豆
编 辑丨林虹
图
山雨欲来风满楼。
短短十天里,在汽车制造领域密集布局的富士康,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1月4日与拜腾汽车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后,1月13日,富士康又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随后,由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全资持股的南京富腾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浮出水面。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1月12日,注册资本约3.2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组件研发、汽车零组件及配件制造等。
1月14日,有消息称,富士康任命蔚来前执行总裁郑显聪(Jack Cheng)为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
一系列布局背后,难掩富士康进军汽车产业的决心。
“目前来看,科技互联网企业蠢蠢欲动,造车运动轰轰烈烈,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对造车的估值特别高,所以这些公司都希望借助造车来提升自己的估值,同时来抓住新一轮增长的机会。”1月14日,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冲击着全球百年汽车工业,也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关注。
尽管富士康与各方的合作尚未从协议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但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内,富士康相关公司工业富联(601138,股吧)(601138.SH)股价连续上涨;港股富智康(02038.HK)股价在1月13日直线拉升,一度大涨近34%,截至收市,涨幅回落至18%。
15年坎坷“造车”路
进入2021年,随着富士康的频繁“落子”,尽管刘扬伟公开表示“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外界对富士康“造车”也产生颇多想象。
但从富士康与拜腾、吉利的合作内容来看,富士康似乎志在“代工”。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刘扬伟指出,希望把过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讯科技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应用到汽车这个新领域。
据了解,与拜腾的合作方式不同,富士康与吉利的合资公司将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同时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
“富士康本身是代工行业的标杆企业,可以把手机行业的代工经验带到汽车行业当中,更好地为第三方公司服务。”张翔表示,现在企业强调强强联合,尤其是在产业链非常长的汽车工业中,通过资本的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从市场来看,随着互联网的造车公司越来越多,代工会逐渐成为一个主流的模式。
而在平安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张君毅看来,富士康一直想造车。无论是打造电动车平台还是与拜腾、吉利控股合作,都是对于早期工作的落地和延续。做代工也好,做自己品牌也好,富士康也是像华为一样,想进入到这个更大的生态领域当中去。
“富士康借助自己过去十几年在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扩展在电动车方面的发展。跟拜腾、吉利等这些企业合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推进方式。未来富士康成为电动汽车的代工企业,相比自己造车,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崔东树分析认为,提早进行技术储备,也有利于富士康实现从手机代工到造车的整体转变。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未来苹果将研发自己的电动汽车,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代工厂,通过与外部合作,就可以快速加强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代工实力,为未来给苹果以及其他电动汽车品牌代工提前打下基础。
在业内看来,无论是代工还是“造车”,吉利无疑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吉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的车企,不仅工厂比较多,生产资源比较多,更为关键的是,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吉利的浩瀚的架构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张翔表示。
据了解,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吉利控股已研发出BMA、CMA、SPA以及SEA四大基础模块架构,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是全球高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本期编辑 陈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