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汽车
2021
01/21
04:33
亚设网
分享

 

汽车保有量,一边连着出行便利或道路拥堵,一边系着汽车消费和制造产业。无论哪一边,都关乎城市发展。

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要完善消费政策,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按照14亿人计算,相当于约每5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城市是其中的“大车库”。到2020年底,全国已有70城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再添4城;有31城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保有量总和过亿,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35.7%)。具体来看:

超过5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

超过4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

超过300万辆:西安、武汉、深圳、东莞、天津、青岛、石家庄

当下,汽车消费管理从“购买”走向“使用”,对于城市治理,又将是怎样的考验?

汽车保有量200万+城市:向东向南聚集

近三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一直在增长。从2018年底的2.4亿辆,到2019年底的2.6亿辆,再到最新的2.81亿辆——每年增量似乎都很平稳,基本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将数据放大,具体到汽车新注册登记上,近年数量却在逐年下滑。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自2017年达到2812.84万辆的近五年高点后,该数据就开始一路走低。2020年叠加疫情等影响,汽车新注册登记仅为2424.06万辆,同比降幅达到近三年最大的5.95%。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城市进化论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制图(下同)

虽然整体新注册数量在减少,但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却在不断扩大。

201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的城市有61座,2019年涨至66城,最新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已有7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

同时,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城市,也从2018年的27个城市,扩容到次年的30城,2020年又再添一员哈尔滨,达到31城。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共有293个地级市。以此计算,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破百万的城市数量,占比已接近四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超过200万辆的31座城市,汽车保有量加起来已超过1亿辆。这一数据,达到全国汽车保有量总数的35.7%。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整体来看,汽车保有量破200万的城市,南方地区更多,南北方比例接近六四开。省份中,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各有4城上榜;河北、江苏各占3席;其他各省则共分剩下的13个位次。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虽然横向来看,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城市,向东向南聚集的现象较为突出。但纵向比较,中西部城市及东部个别非省会城市,汽车保有量名次的进步则更为明显。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中西部省会如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东部非省会城市如山东临沂、山东潍坊、浙江金华,名次均有提升。其中,长沙以18.6万辆的增量,临沂以9.5%的最大增幅,均前进2位。

深圳则以31城中倒数第四的增量(10.2万辆),倒数第二的增幅(3.0%),汽车保有量排名后退2位;南京以同为倒数第三的增量(10.1万辆)和增幅(3.7%),整体排名后退3位。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或空气污染等,一些地区通过摇号或拍卖车牌等方式分配购车指标,对汽车保有量产生了外在影响——从2010年北京发布“限购令”,到2018年海南宣布全省开始限购,我国共计有八市一省正在或已施行过汽车限购,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石家庄、杭州、贵阳和海南省。

汽车普及率:苏州最高,重庆提升最快

除了限购,影响汽车保有量的原因还有哪些?对于汽车这样售价动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千万的消费品而言,“有没有钱”显然是一个潜在影响因素。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2019年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市进化论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整理制图

前文曾提到,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的31个城市,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各有4城上榜,河北、江苏各占3席。五省相加总数占到了31个城市的近6成。

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除河北外,其余4省2019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还有人认为,“地界宽不宽”影响交通距离,这也可能与人们买车的意愿挂钩。但从统计来看,其中联系似乎并不明显。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城市进化论结合公开数据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制图

(注:城市下方数字为2020年底汽车保有量排名)

从上图来看,2020年底汽车保有量破200万的城市中,前十城市中只有重庆、北京、成都三城的面积较大。

反而西安、苏州、武汉、郑州、上海、东莞及深圳,这七座位居汽车保有量前十的城市,面积相对较小。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城市进化论结合公开数据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制图

(注:城市下方数字为2020年底汽车保有量排名)

相较而言,人口可能是激活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2020年底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31座城市,前后一半城市的分界线,与2019年底常住人口是否破千万的分界线高度重合。

汽车保有量的前十名城市,除了东莞一地常住人口不及850万,其余9城均为千万级。也只有哈尔滨一城,2019年底常住人口排名31个城市中第十位,但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200万大关。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从汽车普及率来看,2020年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城市中,苏州的汽车普及率最高,约2.4人拥有一辆汽车,其2019年底的数据约为2.6。

重庆普及率最低,大约6.2人拥有一辆汽车,不过其也是去年普及率提升最大的,达到0.55。

消费刺激下的机遇和挑战

更多的人聚集在更小的城市,更多的车辆更容易造成道路拥堵,这样的逻辑并不少见。

从数据上看,去年年底深圳、东莞和佛山三地,在汽车保有量超200万的城市里,保有量密度包揽前三。尤其是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每平方公里均摊下来的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800辆。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城市进化论结合公开数据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制图

但有意思的是,根据百度地图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百城交通拥堵排名,这三座城市的拥堵排名却并不高。

相反,31城中保有量密度、汽车普及率均垫底的重庆,以及汽车保有量并未突破200万辆的贵阳,拥堵排名分居一二位,且与2019年同期排名一致。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公共交通,尤其是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对深圳等城市缓解拥堵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首条地铁2004年才开通,不仅在一线城市中最晚,甚至比长春、大连、武汉等城市也慢了一步。不过,到2019年底,深圳运营里程已突破300公里。2020年,深圳又一口气新开6条线路,地铁运营总里程增至411公里。

同时,无论是广佛不断加速的连接,还是广佛深莞此前传出消息有望通过跨市地铁联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在不断加速成型。

最新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31城超200万,广州未进前十

△城市进化论结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制图

(注:城市下方第一排数字为2020年底城市轨交运营里程排名,第二排数字为2020年底汽车保有量排名)

而保有量未达200万,却长期在“堵城”名单上的贵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到40公里,在全国45座有城轨交通运行的城市中,贵阳里程排名34。

由于交通压力大,贵阳早在2011年7月就实施限购政策,也是继上海等之后第三座限购的城市。但在2019年9月,贵阳全面取消摇号限购,成为其中8个需要摇号购车城市中第一个解除的。当时,《人民日报》就曾指出,“解除摇号限购对贵阳的交通压力或是考验”。

为何要取消摇号限购?相关报道指出,当年车市需求端出现明显下降,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刺激车市需求: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令为汽车限购“松绑”;同年8月《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此后一年多以来,放宽汽车限购政策的信号已愈发清晰。去年底,包括10月30日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11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都传出了相关消息。

如此重视扩大汽车消费的原因,可以从两组数据来看:供给角度,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32万亿元左右,汽车制造业就占了2万多亿元;需求角度,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体上是41万亿元,汽车就占了近4万亿元。

几天前,中汽协发布最新信息显示,2020年汽车销量自4月份以来保持增长,全年销量完成2531.1万辆,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中汽协判断,2020年或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

在此情况下,产业结构中汽车制造业举足轻重的广州、重庆等城市,有望迎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如何应对潜在的道路拥堵挑战,也值得城市提前思考。

记者|黄名扬编辑|杨欢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李净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